饿蚂蝗
【名称出处】:《中国药用植物提要》 【概况】: 异名 红掌草(《峨眉药用植物》),山豆根、大红袍(《贵州草药》),粘身草(《广西中草药》)。 基源 为豆科山蚂蝗属植物饿蚂蝗全草。 原植物 饿蚂蝗Desmodium sambuense(D.Don)DC.〔Desmodium floribundum(D.Don)A.K.Schindl.] 形态 灌木,高1~2m。3出羽状复叶,小叶椭圆状倒卵形,长5.5~9cm,宽3.5~5.4cm;先端钝或急尖,具硬刺尖,基部楔形,下面沿脉被贴伏柔毛;叶柄长1.5~4cm。 托叶小,钻形。 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长16cm,苞片披针形,长约1cm;萼齿5,三角形;花冠紫色,旗瓣圆形或长圆形,翼瓣与旗瓣等长,龙骨瓣较短;雄蕊10,子房线形,被绢毛。荚果长1.5~2.5cm,宽0.25cm;种间缢缩、密被黑褐色绢毛。 种子4~7粒。花果期7~10月。 (图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487页.图477)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或林缘。 分布于福建、台湾、江西、广东、广西及西南各地。 。【化学】: 含有黄酮类成分。 参考文献 Bangladesh J Bot 1983;12(1):27 【药性】: 性味 ❶ 《贵州草药》:“凉,苦。” ❷ 《广西中草药》:“甘,平。” 功效 补虚,活血,消食,止痛。 主治 胃痛,小儿疳积,妇女干血痨。 ❶ 《峨眉药用植物》:“清热发表。” ❷ 《贵州草药》:“补虚弱,活血,截疟,镇痛。” ❸ 《广西中草药》:“消食止痛,解蛇毒。治胃痛,小儿疳积,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贵州草药》:“治腹痛:山豆根种子0.3g,研末服;或用根15g,煎水服。” ❷ 《贵州草药》:“治妇女干血痨:山豆根的根30g。第1剂煎酒服,第2剂炖肉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