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图册
简称鱼鳞册。 中国古代政府编造的土地簿册,因图上所绘田亩挨次排列如鱼鳞而得名。宋时婺州、漳州等地曾经编造,似未广泛推行。明代洪武二十年(1387年)命各州县分区编造,以田为母,以人为子,分号详列面积、地形、四至、土质以及业主姓名,一式四份,分存各级政府,作为征税根据。 明代中叶以后常加修订,清咸丰年间毁损很多,至同治五年(1866年)苏南地区还曾重造。 当时的鱼鳞图册所登载的项目和内容较为完备,反映了我国当时的土地管理水平。由于土地的位置和面积是固定的,以土地为主,只要业主在(业主变更时,只需在土地册上注明),赋税就难以隐瞒逃避。 鱼鳞册上绘有地块图形和四至,也是解决土地纠纷的主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