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头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基源 为雉科原鸡属动物家鸡的头。 原动物 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 余项参见“鸡肉”条。 【药性】: 性味 《本草再新》:“甘,温。” 归经 《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功效 养肝益肾,宣阳助阴,通络活血。 主治 小儿痘浆不起,时疹毒疮,堕死胎,安生胎。 ❶ 《纲目》:“辟温。” ❷ 《本草再新》:“养肝益肾,宣阳助阴,通络活血。治小儿痘浆不起,时疹毒疮;堕死胎,安生胎。 ”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鸡头丸(《太平圣惠方》)治小儿病后语迟:雄鸡头(烧灰)1枚,炒蝉蜕3枚,炒大黄、人参、麦门冬各30g,当归(微炒)、黄芪、川芎各0.9g,远志、甘草(炙)、木通各15g。 为末,炼蜜为丸,绿豆大,每服5丸,不拘时,粥饮送下。 ❷ 鸡毒汤(《张氏医通》)治痘出不爽,伏陷倒靥,大便实者:雄鸡头、大鳝鱼头、鲜笋尖各3~5枚,加生姜3~5片。淡水煮熟,加酒酿少许,令儿先饮汁,次食鸡冠、笋尖,余俱不用。。 【医药家论述】: ❶ 韩保昇《蜀本草》:“鸡头,以丹雄为良。” ❷ 罗国纲《会约医镜》:“雄鸡头大能发痘,或头面陷伏,食之最妙。当灌浆时,不拘鸡头,即鸡肉亦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