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鸭跖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鸭跖草 中药名。 见《本草拾遗》。别名:鸡舌草,竹叶菜,淡竹叶,蓝姑草,兰花草等。 为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的全草。 6~7月采收,晒干。拣去杂质,洗净,切断,晒干。味甘,性寒。 《泉州本草》:“入心、肝、脾、肾、大小肠诸经。”行水,清热,凉血,解毒。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感冒,丹毒,腮腺炎,黄疸肝炎,热痢,疟疾,鼻衄,尿血,血崩,白带,咽喉肿痛,痈疽疔疮。内服:煎汤,9~15克(鲜者60~90克,大剂可用150~210克);或捣汁。外用:捣敷或捣汁点喉。《泉州本草》:“脾胃虚弱者,用量宜少。” ❼ 治吐血:竹叶菜捣汁内服(《贵阳民间药草》)。 ❾ 治喉痹肿痛:鸭跖草汁点之(《袖珍方》)。现代临床用于感冒:鸭跖草30~60克(鲜草60~120克),水煎服2次分服。世有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炎的取鸭跖草每天60克,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