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耳枥
【名称出处】:《华山药物志》 【概况】: 异名 穗子榆(河南)。 基源 为桦木科鹅耳枥属植物鹅耳枥的树皮和叶片。 原植物 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 Hance 形态 乔木,高5~10m;树皮暗灰褐色,粗糙,浅纵裂;枝细瘦,灰棕色,无毛;小枝密被短柔毛。 叶卵形或卵菱形,有时卵状披针形,长2.5~5cm,宽1.5~3.5cm,顶端锐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不规则的重锯齿,下面沿脉通常疏被长柔毛,脉腋间具髯毛,侧脉8~12对;叶柄长4~10mm,疏被短柔毛。果序长3~5cm;序梗长10~15mm,序梗、序轴均被短柔毛,顶端尖或钝,内侧的基部具一个内折的卵形小裂片,外侧的基部无裂片,中裂片内侧边缘全缘或疏生不明显的小齿,外侧边缘具不规则的缺刻状粗锯齿或具2~3个齿裂。 小坚果卵形,长约3mm,有时顶端疏生长柔毛,无或有时上部疏生含树脂腺体。(图见《中国植物志》.第21卷.78页.图版19∶4~10)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500~2000m的山坡或山谷林中,山顶及贫瘠山坡亦能生长。 分布于中国辽宁南部、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朝鲜、日本也有。 。【药性】: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树皮、叶。用于跌打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