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方源】: 《伤寒论》。 【异名】: 麻黄连翘汤(《医学纲目》卷三十一)、连翘赤小豆汤(《普济方》卷三六九)。 【组成】: 麻黄二两(去节) 连轺二两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赤小豆一升 大枣十二枚(擘) 生梓白皮(切)一升 生姜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 【用法】: 上 咀。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沫,次纳诸药,煎取三升,去滓,分三次温服,半日服尽。 【功用】: 《伤寒论讲义》:解表散邪,清热除湿以退黄。 【主治】: 湿热黄疸,兼有表邪者。 ❶ 《伤寒论》: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 ❷ 《普济方》:小儿伤寒,发黄身热。 ❸ 《张氏医通》:湿热发黄。 ❹ 《方剂学》:湿热内郁,表证未解而发黄者。 【方论选录】: ❶ 《金鉴》:用麻黄汤以开其表,使黄从外而散;去桂枝者避其热也;佐、姜枣者和其荣卫也;加连翘、梓皮以泻其热,赤小豆以利其湿,共成治表实发黄之效也。成无己日:煎以潦水者,取其味薄不助湿热也。 ❷ 《古方选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表里分解法,或太阳之热,或阳明之热,内合太阴之湿,乃成瘀热发黄,病虽从外至内,而粘著之邪,当从阴以出阳也。杏仁、赤小豆泄肉理湿热,生姜、梓白皮泄肌表湿热,仍以甘草、大枣奠安太阴之气,麻黄使湿热从汗而出太阳,连翘根导湿热从小便而出太阳,潦水助药力从阴出阳。经云:湿上甚为热,若湿下行则热解,热解则黄褪也。 ❸ 《伤寒论讲义》:方用麻黄、杏仁、生姜以辛温宣发,解表散邪。连翘、赤小豆、生梓白皮苦寒清热除湿以退黄。炙草、大枣甘平和中。本方为表里双解之剂,适用于湿热发黄而又兼有表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