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葵根
【名称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概况】: 异名 桐麻根(《贵州草药》)。 基源 为锦葵科黄葵属植物刚毛黄蜀葵的根。 原植物 刚毛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var.pungens(Roxb.)Hochr.[Hibiscus pungens Roxb.] 余项参见“黄秋葵叶”条。。【生药】: 采集 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洗净,切片晒干。 【化学】: 含糖、淀粉、蛋白质粘液质等。 参考文献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82 【药性】: 性味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微甘,凉。” ❷ 《新华本草纲要》:“根:味甘、苦,性寒。” ❸ 《贵州草药》:“苦,平。” ❹ 《云南中草药》:“苦,寒。” 功效 利水,散瘀,消肿,解毒。 主治 ❶ 《中药大辞典》:“治水肿,尿路感染。” ❷ 《全国中草药汇编》:“高热不退,肺热咳嗽,产后乳汁不通,大便秘结,阿米巴痢疾,尿路结石。” ❸ 《新华本草纲要》:“用于淋病,无头疔,腮腺炎,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吞服,每次1.5~3g。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贵州草药》:“治水肿:桐麻根(即黄秋葵根)、水杨柳、水灯草根各10~15g。煨水服。” ❷ 《贵州草药》:“治腹水:桐麻根、蜂蜜各30g,煨火服。泻水后,另用槲寄生15g,煨水服,可防复发。 ” 单方应用 《云南中草药选》:“治尿路感染,水肿;黄秋葵根10~15g,煎服;或用干根粉,每次1.5~3g,开水吞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