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黄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黄连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王连、支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蓬连、三角叶黄连、峨嵋野连或云南黄连的根茎。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多年生草本,高15~25厘米。根茎黄色,常分枝,密生须根。叶基生,叶柄长6~16厘米,无毛;叶片稍带革质,卵状三角形,基部急遽下延成长1~1.8厘米的细柄,裂片再作羽状深裂,深裂片4~5对,近长圆形,先端急尖,彼此相距2~6毫米,边缘具针刺状锯齿;两侧裂片斜卵形,比中央裂片短,不等2深裂或罕2全裂,裂片常作羽状深裂;上面沿脉被短柔毛,下面无毛。 花茎1~2,与叶等长或更长;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花生3~8朵;苞片披针形,3~5羽状深裂;萼片5,黄绿色,长椭圆状卵形至披针形,长9~12.5毫米,宽2~3毫米;花瓣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6.5毫米,先端尖,中央有蜜槽;雄蕊多数,外轮雄蕊比花瓣略短或近等长,花药广椭圆形,黄色;心皮8~12。蓇葖6~12,具柄,长6~7毫米。 种子7~8,长椭圆形,长约2毫米,褐色。 花期2~4月。果期3~6月。野生或栽培。 分布四川、贵州、湖北、陕西等地。以立冬后(11月)采收为宜。掘出后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晒干或烘干,撞去粗皮。 药材:黄连商品,因原植物与产地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❶ 味莲:又名,川连,鸡爪连。 为植物黄连的干燥根茎。多分枝,常3~6枝成束,稍弯曲,形如鸡爪,长约3~7厘米,单枝直径3~8毫米,外表黄褐色,栓皮剥落处呈红棕色;分枝上有间断横纹,结节膨大,形如连珠,著生多数坚硬的细须根及须根痕,有的表面无横纹而平滑如茎杆;上部多有褐色鳞片残留,顶端有未去净的残茎或叶柄。 质坚实而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暗棕色,木部金黄色,射线有裂隙,中央髓部红黄色,偶有空心。无臭,味极苦,嚼之唾液可染为红黄色。 以条肥壮、连珠形、质坚实、断面红黄色、无残茎及须根者为佳。亦有雅连,为植物三角叶黄连的干燥根茎。野黄连,为植物峨嵋野连的干燥根茎。 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核,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内服:煎汤,1.5~3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煎水洗或浸汁点眼。 凡阴虚烦热,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泄泻慎服。选方: 每服百丸,米汤下(《仁斋直指方》)。 ❸ 治小儿胃热吐乳:黄连6克,清半夏6克。共为细末,分100等分,日服3次,每次一分(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涂药前用热毛巾湿敷患处,使疮痂脱落(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❼ 治小儿口疳:黄连、芦荟等分,为末。 每蜜汤服1.5克。走马牙疳,入蟾灰等分,青黛减半,麝香少许(《简便单方》)。 现代临床用之治疗:一、细菌性痢疾:口服每日2~3克或8~12克。二、伤寒:用黄连粉装入胶囊口服,每次2克,每4小时1次,直至体温正常后3~5日为止。 三、肺结核:用黄连素每次300毫克,每日3次口服,3个月为一疗程。亦有用2%黄连液或0.25%黄连素液作气管滴入治疗结核性空洞,一般以薄壁空洞闭合率为高。 四、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五、大叶性肺炎:用黄连粉内服,每次0.6克,每日4~6次。 六、猩红热:用10%黄连糖浆内服。七、白喉:黄连粉(每次0.6克,每日4~6次)内服,并配合1%黄连溶液漱口。八、肺脓肿:采取气管内滴入与口服合并治疗法。每次滴入黄连素4~6毫克,每日1次,同时每日用黄连素1.2~4.8克,分3次服。九、脓胸:川黄连研粉用水浸煎2次,配制成10%的溶液,作游子透入。每日1次。 十、溃疡性结肠炎:喷粉法,定位灌肠法。十一、高血压:用黄连碱每天0.75~4克,分3~4次口服。 十二、布氏杆菌病:用0.2%注射液,每日2毫升(含黄连素4毫克)肌肉注射,15天为一疗程,适用于各期布氏杆菌病患者,有一定疗效。十三、肺白色念珠菌病:黄连2克,6小时服1次,配合维生素、葡萄糖生理盐水治疗。十四、结肠小袋纤毛虫病:黄连粉0.5克,每日口服2次。十五、防治麻疹:以35%黄连注射液1毫升肌注,用于有麻疹接触史而未见症状的儿童。十六、百日咳:用100%黄连煎剂,疗效显著。十七、烧伤:采用5%~10%黄连油或2%黄连水治疗Ⅰ、Ⅱ度新鲜烧伤。 十八、化脓性感染:一般局限在炎症浸润期者用10%黄连软膏贴敷,溃破或术后创口用2%~10%黄连溶液换药。 十九、肛裂:用10%黄连(或黄柏)煎剂浸泡棉签于肛裂面作雀啄治疗,每次连续使用10余根,手法由轻至重。 二十、骨关节结核窦道:用5%黄连煎液注入窦道中。二十一、妇科疾病:用20%黄连浸剂浸渍的阴道用棉栓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用于治疗子宫颈糜烂和妇科其他炎症亦有一定效果。二十二、眼科疾病:用5%~10%黄连溶液作眼浴或滴眼,可以治疗急性结合膜炎和一般浅层角膜炎。二十三、萎缩性鼻炎:以长约6厘米、宽0.5厘米之消毒纱条浸于10%黄连液内24小时以上,以之填塞于患侧鼻腔,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成分:黄连含小檗碱7%~9%、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非洲防己碱等生物碱,尚含黄柏酮、黄柏内酯。 峨嵋野连中分离出小檗碱、甲基黄连碱、药根碱、掌叶防己碱,以及两种非酚性生物碱,两种酚性生物碱。药理研究表明:黄连具有a.抗微生物及抗原虫作用。 b.降压作用。c.小檗碱在哺乳类心脏标本上,小剂量能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大剂量则对抗之。 d.对平滑肌的作用:小檗碱除对血管平滑肌起松弛作用外,对其他平滑肌如子宫、膀胱、支气管、胃肠道都具有兴奋作用。 e.利胆作用,增加胆汁形成,使胆汁变稀。f.抗癌、抗放射作用。此外,还有解热、抗利尿、局部麻醉、镇静、镇痛、延长戊巴比妥睡眠时间以及降低家兔眼内压作用,无雌性激素样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