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胆
【名称出处】:《本草经集注》 【概况】: 基源 为鼠科鼠属动物褐家鼠、黑家鼠或黄胸鼠等的胆。 原动物 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 Barkenhout。黑家鼠Rattus rattus Linnaeus。 黄家鼠Rattus flavipectus(Milne-Edwards) 余项参见“鼠肉”条。 。 【药性】: 性味 《玉楸药解》:“苦,寒。” 归经 《玉楸药解》:“入手少阴心、足少阳胆、足厥阴肝经。” 主治 青盲,雀目,聤耳。 ❶ 《本草经集注》:“主治目暗。” ❷ 《纲目》:“点目,治青盲,雀目不见物;滴治耳聋。” ❸ 《玉楸药解》:“涂箭镞不出,聤耳汁流。”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胜金透关散(《卫生家宝方》)治多年耳聋:川乌头(炮)、细辛各6g,胆矾1.5g,鼠胆1具。 上3味为细末,用鼠胆调,和匀,再焙令干,研细,却入麝香0.3g,用鹅毛管吹入耳中,吹时含茶清,待少时。 单方应用 ❶ 《圣惠方》:“治眼 不明:鼠胆汁点之。” ❷ 《补缺肘后方》:“治耳卒聋:取鼠胆,纳耳内。” ❸ 《圣惠方》:“治久聋:熊胆0.3g,鼠胆2枚(十二月收者)。以水和,旋取如绿豆大,滴入耳中,日1~2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