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龙脑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龙脑丸 【方源】: 《宣明论》卷四(千倾堂本)。 【异名】: 当归龙荟丸(《丹溪心法》卷四)、龙荟丸(《医方类聚》卷一九七引《新效方》)。 【组成】: 当归(焙) 龙胆草 大栀子 黄连 黄柏 黄芩各一两 大黄 芦荟 青黛各半两 木香一分 麝香半钱 【用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小儿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送下,兼服防风通圣散。 【功用】: ❶ 《宣明论》:常服宣通血气,调顺阴阳。 【主治】: 肝胆实火,头痛而赤,目赤晕眩,胸胁疼痛,惊悸抽搐,甚则躁扰狂越,便秘尿赤,或肝火犯肺之咳嗽。 现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及胆道蛔虫病。 ❶ 《宣明论》:肾水阴虚,风热蕴积,时发惊悸,筋惕搐弱,神志不宁,荣卫壅滞,头目昏眩,肌肉瞤瘛,胸高痞塞,咽嗌不利,肠胃燥涩,小便溺闭,筋脉拘奇;肢体痿弱,暗风痫病;小儿急慢惊风。 【宜忌】: ❶ 《宣明论》:忌发热诸物。 【方论选录】: ❶ 《医方考》:《经》曰:狂言为失志;又曰:肾藏志。 如斯言之,则肾亦火矣。此一水不胜五火之谓也。 故用黄连以泻心,用黄芩以泻肺,青黛、龙胆、芦荟以泻肝,大黄以泻脾,黄柏以泻肾。所以亟亟以泻五脏之火者,几于无水,故泻火以存水耳!用当归者,养五脏之阴于亢火之时;用木香、麝香者,利五脏之气于克伐之际也。咳嗽而两肋痛,多怒,脉弦者,病原于肝也。肝者将军之官,气常有余,气有余便是火,故宣泻之。是方也,芩、连、栀、柏、草龙、青黛、大黄、皆能泻火,而未必入肝;肝气臊,诸药得芦荟、麝香之臊,同气相求,可以入肝而平肝矣。然肝木为生火之本,而诸脏之火不无相扇,诸药虽因芦荟、麝香之引而入肝,然其性各有所属,则能兼五火而治之矣。 用当归为君者,以其能和五脏之阴,以木香为佐者,以其能行诸药之滞也。 肝木为生火之本,肝火盛则诸经之火相因而起,为病不止一端矣。故以龙胆、青黛直入本经而折之;而以大黄、芩、连、栀、柏通平上下三焦之火也。 芦荟大苦大寒,气臊入肝,能引诸药同入厥阴,先平其甚者,而诸经之火无不渐平矣。诸药苦寒已甚,当归辛温,能入厥阴,和血而补阴,故以为君。 少加木香、麝香者,取其行气通窍也。 。【临证举例】: ❶ 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四川中草药通讯》(1972;3∶25):报告以本方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31例,其中20例既往未曾用过化疗,其余11例为化疗后复发病例。 治疗结果:缓解者17例,进步8例;无效6例。多数患者服药后至开始发挥疗效的时间约需1个月。17例缓解病例缓解期为1个月~1年以上,平均5.6月。作者认为本病当属实证,实则泻之,故用泻肝法。 本方常见副作用为腹痛、腹泻、恶心,但无一例发生血小板下降及骨髓抑制。 作者指出:本方治实证之狂病有釜底抽薪之妙,见效甚捷,但方中均为峻猛寒药,非实热者不可妄用。临床当以脉象洪实、舌红、苔黄、大便秘结为应用指征。 ❸ 胆道蛔虫病 《浙江中医杂志》(1965;7∶20):以本方加牙皂二钱,改为汤剂煎服(其中麝香半分另调服)。治疗胆道蛔虫病15例。 结果全部治愈。追踪观察3~8个月,无1例复发。 作者认为本方具有清热燥湿,通关利窍,行气止痛,利胆杀虫,并具有促进虫体排出之作用。 。【备考】: 本方方名,原书(四库本)作“当归龙胆丸”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