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免、抵、退”与“先征后退”的节税筹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免、抵、退”与“先征后退”的节税筹划 基本案情 某企业出口一批产品,离岸价1亿元,生产产品时耗用原材料200万元,进项税额340万元,耗用低值易耗品、燃料及动力等进项税额20万元,该产品征税率17%,退税率为13%。 节税分析 方案一:采用“免、抵、退”方式计算 出口退税额=进项税额-出口离岸价×(征税率-退税率) =340+20-10000×(17%-13%) =360-400 =-40(万元) 方案二:采用“先征后退”方式计算 如果该企业采用“先征后退”的免税办法,企业就可以少缴方案一中的40万元税款。 但是,如果该企业出口的这批产品的离岸价不是1亿元,而是5000万元,情况又将如何? 仍以“免、抵、退”办法来计算: 出口退税额=进项税额-出口离岸价×(征税率-退税率) =340+20-5000×(17%-13%) =360-200 =160(万元) 节税结果 当离岸价是1亿元时,采用“先征后退”的免税办法,企业可以节税40万元,但当离岸价是5000万元时,采用“免、抵、退”办法可以获得出口退税160万元。 在这样的情况下,该笔业务可以获得出口退税160万元。 特别提示 当企业的业务耗用国内材料较多,进项税额所占比重较大,或者业务利润不大的情况下,也就是说,通过经营业务发生的增值额不多的情况下,利用“免、抵、退”的优惠政策,企业可以得到更多的税收优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