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沪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沪剧 戏曲剧种。 主要流行于上海、苏南及浙江杭、嘉、湖地区。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后演变为说唱形式的滩簧调。以后,还吸收了苏滩、弹词的曲调,曲调行腔和唱腔结构逐步发展演变。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艺人开始立足于上海,在茶楼以坐唱形式演出。后发展为小型舞台剧“申曲”。 1936年,申曲女演员丁婉娥创办婉社儿童申曲班,培养了一批演员和乐师。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开始把申曲改称沪剧。唱腔节奏缓慢,行腔婉转,细腻柔美,有慢中板、慢板等板式。伴奏乐器主要有二胡、扬琴、三弦、琵琶等。代表剧目有《罗汉钱》、《星星之火》、《红灯记》、《芦荡火种》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