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防斜与纠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防斜与纠斜 产生井斜的原因很多,除了地质因素和安装质量以外,钻具的配合、钻具在井内受力情况以及钻井技术参数的合理选择等,都对井斜的产生有较大的影响。 由图3-2-43可知,钻具下部受压弯曲和钻具在井内不居中,都会加大增斜力。切点A以下的钻具重量会产生减斜力。 图3-2-43 井下钻具受力分析图 增斜力:Fz=Psinθ 减斜力 Fσ= W= 图中: P-—钻压 θ-—钻头轴线与井眼轴线间夹角 a——井斜角 q——钻具单位长度的重量 l——切点A以下钻具长度 W——切点下的钻具垂直的重量 当 Fc>Fz时井斜度会降低; Fc<Fz时则井斜度会增加; Fc=Fz时井斜度稳定不变。 各种尺寸钻铤发生弯曲的临界钻压见表3-2-89。 表3-2-89 钻铤发生弯曲的临界钻压(泥浆相对密度为1.20) 从表3-2-89看出,钻铤弯曲的临界钻压是较低的。如果用降低钻压减少钻具的弯曲以保证井身质量,不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则。解决的方法是在钻铤产生弯曲处加上扶正器,以增加下部钻柱的支点。增加一个支点,弯曲的临界钻压可以提高1~3倍,这对快速钻直井较为有利。 (一)防斜 方法很多,下面介绍钻具合理配合钻直井的方法。 1.刚性配合法 即满眼钻井法。是我国各石油矿场广泛采用快速钻直井的重要措施。其基本原理是减小或消除增斜力Fz。鉴于钻具在井眼内不居中是产生增斜力的根本原因,刚性配合法,即增加钻具受压部分的刚度,使钻具居于井眼中心,以减小或消除增斜力Fz,防止井斜。减少钻具与井眼的间隙,是增加下部钻具刚度的有效措施。一般采用大直径钻铤、方钻铤、塔式钻铤配合或大尺寸钻铤配两个以上的扶正器,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刚性配合法较突出的特点是在钻压较大的情况下,井斜变化率和方位变化率较小,能避免“狗腿”的产生。 (1)上扶正器位置的确定钻具在钻压作用下,产生弯曲的最大临界距离: 式中 hc——上扶正器离钻头的最大临界距离(m) E——钢的弹性系数,2.1×106kg/cm2 I——横断面惯性矩(cm)(见表3-2-89) P——钻压(t) 将π、E值代入后得: 图3-2-44 上扶正器理想位置计算曲线图 注:①外径203mm,内径100mm的曲线。②外径107mm,内径90mm的曲线;7″钻铤曲线内径80mm;其他曲线尺寸见表3-2-89 装置两个以上扶正器,确定上扶正器离钻头的最小临界距离 图3-2-45 上扶正器最低位置计算曲线图 式中 C——钻头直径(井眼直径)与扶正器外径的差值(英寸) ⊿θ——每100m井斜变化率(度) (2)下扶正器位置的确定 根据装置两个以上扶正器的几何关系,确定下扶正器离钻头的距离 图3-2-46 上下扶正器位置关系曲线图 图3-2-47 上下扶正器位置关系曲线图 式中 hm——下扶正器离钻头距离(m) hc——上扶正器离钻头距离(m) 2.刚性配合法的具体使用 图3-2-44、3-2-45、3-2-46,3-2-47的应用: (1)根据钻压和钻铤尺寸,由图3-2-44查出相应的上扶正器位置ho; (2)根据间隙C和所控制井斜变化率△θ,在图3-2-45中查出相应的上扶正器最低位置hc1; 取hc1的平均值作为上扶正器位置。若hc小于hc1,用图3-2-44即可确定上扶正器位置。考虑钻具自重的影响,上扶正器位置应比图3-2-44查出的数值低10%。 (3)ho1确定之后,在图3-2-46,3-2-47中根据钻头与扶正器外径之差和所控制井斜变化率大小,查出下扶正器位置hm。 刚性配合的关键是确定上下扶正器位置。为了更大限度提高下部钻具刚度,使钻具居中,可使用3个扶正器,最下面一个扶正器一般和钻头直接连接。 四川盐区常用的刚性钻具配合如图3-2-48。 图3-2-48 四川盐区常用的防斜钻具配合图 采用刚性配合法钻直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此法适用于直井的继续钻进。如果井已打斜,再用此法,反而会使井身按照一定的斜度继续斜下去。调整下扶正器位置到上扶正器位置的最小距离(图3-2-45钟摆作用),只能稳斜,不能减斜。 (2)保证钻头直径与扶正器外径的差值,一般不大于18mm。 (3)经常注意测斜,当井斜角较大时,必须改变钻具配合或调整钻进技术参数。 (4)必须采用优质泥浆,大排量钻进,防止间隙过小,造成卡钻。 (5)涡轮钻进时,一般不使用与钻头相接的扶正器。 (6)涡轮钻进时,必须定期改变方位,旋转钻具,防止井斜和卡钻。 (二)纠斜 井打斜以后,为了顺利钻达目的层,常用钟摆法降斜。 此法在地层倾角、井斜角较小时效果较好。其基本原理是提高切点位置,增加切点以下钻具重量,加大减斜力,从而起到减斜作用。为了提高切点位置,一般采用大直径钻铤,或在切点以上适当位置安装一个扶正器。 图3-2-49为确定扶正器位置的无因次图表。 图3-2-49 扶正器无因次位置计算曲线 图3-2-49横座标为 图中:m——钻具无因次单位长度(m)(见表3-2-89) 式中 E——钢的弹性系数,2.1×106(kg/cm2) I——横断面惯性矩(cm4)(见表3-2-89) q——受压部分钻具单位长度重量(在泥浆中)(kg/m) a——井斜角(度) r——井眼与钻铤外径差值的一半(m) X1——扶正器离钻头的理想位置(无因次单位) 相应长度 X1=mX1 X2——装扶正器后的理想钻压(无因次单位) 相应钻压P=mqX2 S——相对间隙 在图(a)中S=0图(b)中S=0.5 举例说明使用方法 例:已知井径D= 求:当钻压P=11.5t需要降斜时,扶正器的理想位置X1=? 解: 1.由表3-2-89查出有关数据,计算无因次单位钻压X2, q=0.847×97=82.2 kg/m 钻具无因次单位长度,m=17.5m 钻具无因次单位长度的重量: mq=17.5×82.2=1439(kg) 计算无因次单位钻压: 2.计算 3.根据 当S=0时,由图3-2-49(a)查出A点 X1=1.12(无因次单位) X1(扶正器的位置)=mX1=17.5×1.12=19.6(m) 当S=0.5时, 由图3-2-49(b)查出A′点 X1=1.05(无因次单位) 即X1扶正器位置=mX1=17.5×1.05=18.4(m)。 4.讨论 由于实际钻井中,井径一般都有扩大(即S增大),扶正器安装的实际位置应比理想位置低10%左右。 相对间隙一般在0~0.5之间,可用插入法求出扶正器位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