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栽培管护因素
栽培技术包括农作物、林果业的耕作改制、保护地栽培、机械化栽培等;管护技术包括畜禽、渔业的科学饲养等。70年代以来,推广以间套复种为中心的耕制改革,如河西带田(小麦玉米带、小麦甜菜带、蚕豆玉米带、小麦洋芋带等),已发展到近70万公顷,由于带田种植使作物变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一般单产700—950公斤(0.067公顷下同),有的已达到“吨粮田”,较单种小麦增产30%—70%,比单种玉米增产10%—30%。地膜覆盖、暖棚种植具有增温、保墒、保肥、抑制杂草、早熟等增产效应,甘肃1985年地膜玉米示范只有3 100多公顷,1992年已发展到13万公顷,平均0.06公顷增产150公斤以上。1992年全省地膜栽培总面积共20.5万公顷。机械化耕作不仅解放了人力,减轻劳动强度,而且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作业质量,如机械可加深耕层,提高蓄水保肥能力,减轻杂草危害,机播可提高出苗率。据测定,机耕比畜耕一般增产10%,机播增产15%。
家禽、渔业的科学饲料对提高生产效益很关键,近几年推广的集约化饲养、暖棚饲养等技术对缩短饲养周期,加快出栏率,节约劳力均在一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