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降水少且不均
甘肃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因而气候干燥,降水少且分布不均是最基本的气候特征。根据气象研究资料,由于本省深居内陆,加之四周群山阻挡和大片沙漠戈壁分隔包围, 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湿润气候不易到达, 来自大西洋的气流经长途跋涉而变干,也不能带来充沛的降水。形成本省降水的水气,主要来自中南半岛的西南季风。但在多数情况下西南季风难以稳定到达甘肃中西部,而以偏西、偏北气流为主。因此, 是东亚大气环流和特殊的地形条件,形成了全省干旱少雨的气候特征,尤其是中西部,由于东亚季风、大气环流和青藏高原的综合影响,成为我国最干旱少雨的地区之一。
全省平均年降水量不足全国的一半, 其中年降水在300毫米以下的地区占总面积的58%,且时间、空间分布不匀,即是在降水正常年份,农作物仍感到水分不足,若遇到降水较少年份,往往造成旱灾。据300年历史资料分析,平均两年多一小旱,九年多一大旱,俗称“三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其中连续两年或三年旱的年份占干旱总次数的26%。所以整个农业生产都是在干旱气候背景下进行的,只是旱灾每年出现的范围、时间、地点和危害的程度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