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财政综合平衡的内涵
18. 财政综合平衡的内涵
一种观点认为,财政综合平衡是以财政资金平衡为核心,协调信贷资金、外汇资金和物资供求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总体平衡。财政综合平衡的实质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成比例发展。这就是所谓“四平”,这是由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在“三平” (包括财政、信贷、物资的统一平衡) 的基础上加进外汇资金的平衡而形成的财政综合平衡概念。有的同志坚持财政综合平衡的内容应是“五平”,即在“四平”的基础上增加劳动力的计划平衡。还有认为财政综合平衡的内容应是“六平”的,即在“四平”的基础上再加上集体企业的资金平衡和居民储蓄资金的使用平衡。
另一种看法认为,财政综合平衡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 以基层经营单位为中心的货币收支; (2) 以个人为中心的货币收支; (3) 以财政为中心的货币收支; (4)一切对外的货币收支; (5)银行以及各种金融机构为中心的货币收支。整个国民经济中一切现实的货币收支都由以上五个方面的内容所组成。但这五类货币收支的内在联系,主要是财政与信贷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同货币流通进而同商品 (或物资)供求的关系。这种观点与上述“六平”观点的区别在于:它以货币收支、市场供求的状况来考察综合平衡,亦即始终从价值平衡的角度出发来组织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第三种观点认为,财政综合平衡是指财政资金的综合平衡,即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的统一平衡。认为把不属于财政资金的内容也列入财政综合平衡的内容, 则人为地扩大了财政综合平衡的范围,使财政综合平衡的概念名实不符。而“三平”、“四平”等观念则不能用财政综合平衡去概括。
☚ 17. 财政分配效益如何理解 19. 实现财政综合平衡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