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施用微肥
甘肃省施用微肥,可以溯源于1955年省农业试验总场喷洒硼酸试验和1974年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在临泽县小屯公社进行的玉米施锌试验。但真正把这项工作开展起来,是从甘肃省化肥试验网的恢复和坚持开展微肥的试验示范工作开始的。从1981—1985年,化肥试验网共安排了锌肥试验54个,施锌处理116项;硼肥试验71个,施硼处理102个;钼肥试验24个,施钼处理77项;锰肥试验18个,施锰处理61项。基本掌握了4种微肥的施用技术,证明锌对玉米,硼对油菜,锰对春小麦,钼对蚕豆有明显增产效果。同时,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和省土地勘测设计院联合,从1982—1985年共同完成了《甘肃省微量元素普查》工作,为微肥的施用提供了科学论据。微肥施用面积1985年只有0.2万公顷,1992年共达32.3万公顷,其中施锌面积10.8万公顷,硼3.7万公顷,锰0.5万公顷,钼0.6万公顷,其它包括铜、铁、多元微肥等共16.7万公顷。
与此同时,甘肃省还进行了稀土农用的试验示范工作。经国内外多年研究,已经证明稀土对作物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有有益的影响,表现出类似微量元素肥料的作用。1989—1992年,甘肃省土肥站在1979年和1985—1987年两次试验基础上。由省农业委员会列项,在全省14个地、州、市,56个县、市对小麦、玉米、油料、蚕豆、棉花、瓜果、蔬菜等多种作物进行试验。4年累计试验示范面积10.5万公顷次,(1992年3.06万公顷次)。增产效果:粮食作物7.2万公顷,增产2 475万公斤,平均每公顷增产343.75公斤;油料、甜菜等经济作物2.8万公顷,增产5 883万公斤,每公顷增产2 101公斤;瓜菜0.5万公顷,增产2 767万多公斤,每公顷增产5 534公斤,取得了不同地区、不同作物,施用量、施用方法、施用技术及与微量元素配合施用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