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年晋军在胡柳陂大败梁军。
918年深江辅仁[日]著《掌中要方》、《本草和名》。是日本代表性的本草书。
工程技术欧洲农民普遍采用三圃制耕作方式。欧洲原先牛的挽具是简单的木制牛轭,与牛或犁的顶杆相连,拉力施加于突出的牛肩隆起处。马肩不突出,不能用轭,所以马和驴使用胸带,但胸带易压迫气管,影响呼吸,限制了马能拉载的重量。后中国发明的硬衬垫颈圈传到欧洲,使用后使马的引力提高到牛的4倍。以牛、马畜力牵引的重犁始可代替轻犁。使用深耕和除草施肥等方法后,谷物产量达到播种量的6倍。蔬菜、水果和葡萄的种植也广泛发展起来。 欧洲普及带有两个轮子的铁犁,后来又有了犁壁,刈草用的大型钐镰也开始采用,耕作的效率有很大提高。 荷兰人进行土地改良,采用填筑技术筑堤围海,以防御洪水,排除低洼地、沼泽地积水。 德国出现玻璃厂。 棉花和蚕丝纺织由摩尔人传入意大利和西班牙。10世纪初,意大利南部盛行养蚕,其后向北部发展。 西班牙发展棉花种植和棉花生产。 叙利亚发明对玻璃的镀金法和抛光法。此法到13世纪传到威尼斯,之后威尼斯的玻璃制品驰名全球。 阿拉伯人已能治疗伤寒、霍乱、天花、麻疹等病症,并在外科手术中使用麻醉剂。 阿拉伯人在西西里发展棉纺织生产。 美洲玛雅人在西半球种植玉米、南瓜、豆子等作物,建造金字塔、天文台、庙宇,制造金、铜器,使用象形文字,采用20进位(第2位进到第3位则以18进位),创造了“0”,有相当精确的天文、数学和历法。 印第安人建筑“普韦布洛博尼托”,有约800个房间和32个地下厅室。反映了全盛时期的印第安建筑技术。
918年轩辕述著《宝藏论》中,始有“苦胆水”浸熬制“铁与铜”的记载,并把“铁铜”列为当时生产的10种铜之一,表明五代时已应用胆水铜法制铜,这是水法冶金技术的起源。书中还有“倭铅可以勾金”之制锌记载。
工程技术
918年契丹下诏,令建孔庙、佛寺、道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