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anagari天城体字母,据传由梵天的妻子,文艺、知识女神萨拉斯瓦蒂所创造。天城体字母是梵语、印地语、尼泊尔语等语言的书写体。天城体字母是印度文字之一,经历了婆罗米字母→笈多字体→悉达字母→天城体字母的演变过程。天城体字母成熟于公元7 世纪。天城体字母有符号48 个,其中14 个代表元音,34个代表辅音;此外,还有visarga、anusva-ra、anuna-sika等符号。天城体字母从左到右书写。元音字母只在句首或部分词头出现,在字中则使用元音符号;每一个辅音字母在不跟元音字母拼合的时候,都本身带上短元音a。在形体上,天城体字母的显著特点是以“T”形的笔画作为字母的骨架,字母头顶有一条横线。 天城体字母是北印度的主要文字之一,它最早用于书写梵语。梵语是古印度的标准书面语;在今天虽然它的日常生活用语功能已经消失,但在宗教、文学作品等场合,仍然有使用梵语的。印度也有一些报纸、书刊,使用梵语。除此之外,现在天城体还用于书写印度的官方语印地语(Hindi) 以及马拉提语等语言。 Devanagari天城体文字亦称“那伽里字母”。用于书写梵语、印地语和印度其他诸语言的文字书写系统。由北印度碑铭字母笈多体发展而来,可溯源于波罗米文字。天城体中共有48个字母:元音、双元音14个,辅音34个。书写时常常省去元音字母。从左至右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