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中国在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兴建的防护林工程。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正式决定建设。东西长7000 km,南北宽400~1700 km。覆盖新疆、青海、宁夏、甘肃、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466个县(市、旗 )。第1期工程从1978年开始,1985年完成,包括396个县(旗),总面积3470万hm2,共完成人工造林保存面积605万多hm2,封山育林有效面积89.7万hm2,飞机播种有效面积10.5 万hm2,“四旁”植树15亿株,使800多万hm2农田得到林网保护。第2期工程从1986年开始。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中国在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建设的一项绿化工程。是从“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出发,建立以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以及牧场防护林为主体,多林种结合,网片带结合,乔灌草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它对控制中国北方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抵御沙漠南侵,降低江河泥沙含量,建立良好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陕西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第一期工程包括榆林、延安、铜川3地、市全部和宝鸡、咸阳、渭南3地、市北部的50个县(市、区),总土地面积1162万公顷,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56.5%。其中:风沙危害地区244.1万公顷,水土流失重点地区917.9万公顷。从1978年到1985年为第一期工程建设,共造林105.7万公顷,超额5.7%完成了工程建设计划。1986年起第二期工程建设开始进行。到1990年底,陕西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区,有林地面积(包括灌木林)360.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1%,发挥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榆林风沙区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的2%提高到34.5%,固定流沙33.33万公顷; 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地区得到有效的控制,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减少近2亿吨;据专家测算陕西 “三北”防护林区年多种效益价值达3亿多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