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巨埋儿”画像砖
南朝。高19厘米,宽38厘米,厚6厘米。1958年河南省邓县学庄墓出土。河南省博物馆藏。此人物故事画是历代被儒家大肆宣扬的所谓“二十四孝”故事之一。据《太平御览》引汉代刘向《孝子图》所记,“郭巨埋儿”的情节大意是说河内温地人(今河南温县)郭巨,家中存有两千万钱,待其父死后,他的两个弟弟各取走一千万,郭巨不但分文没得,还得赡养母亲。正当此时,他的妻子生了个小孩。郭巨恐怕日后因得子而妨碍养母,决定埋葬他的孩子。当他掘地挖坑时,得到天赐的一釜黄金,他的孩子得救了,他也因此名扬天下。此砖所绘内容即郭巨夫妻在树林中埋儿得金的情景。画面左端的郭巨,正弯腰蹬锹掘地,右端其妻双手托子立于树下,面色惊讶地望着他。二人间为一装满金饼的圆釜。人、物旁分别印有反书的“郭巨”、“妻子”和“金壹釜”榜题。在河南登封县东汉延光二年(公元123年)建造的启母阙上,也刻有此故事画像,由此可见历代统治者对孝道的重视和提倡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