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咏史(其二)》 - 晋·左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咏史(其二)》 - 晋·左思

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 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 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 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 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 白首不见招。

〔郁郁〕茂盛貌。〔离离〕下垂貌。〔径寸茎〕直径仅一寸的茎干。指山上苗。〔百尺条〕指涧底松。条,树枝。〔世胄〕世家弟子。〔金张〕指金日和张安世两家族。日、安世两人都是西汉宣帝时的权贵。〔籍〕同“藉”,依靠。〔七叶〕七世。〔珥〕插。〔汉貂〕汉代侍中官冠旁插貂鼠尾为饰。〔冯公〕指冯唐,生于汉文帝时,武帝时仍居郎官小职。

这是一首抨击封建门阀制度的咏史诗。诗人先述己意,然后以史实证之,全诗韵律工整,反映了作者对这种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愤慨。

东汉以来,门阀等级森严,整个社会遵遁一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不平等法则,出身寒门的作者以松、苗取喻,发出了对这种不平等存在强烈不满的呼声。

诗以比喻起首,形象地揭露了门阀社会的不合理。苍翠挺拔的青松,却被高居山巅的小树所遮蔽;雄才大略、车载斗量的饱学之士却只能充当徒有其表的世袭官僚的下属。作者把自然界中的客观现象与人类社会主观造成的不合理现象加以比较,得出了同样的结论:都是地势的不平等造成了不平等的现象,这种情况是历史的,也是客观存在的。这一结论的推出让人思考。自然界的不平等只是表面的,竞争只能按照自然界的法则,所以松依然是松,令人肃然起敬;但社会的不平等却是内在的,即使具有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雄才大略的人杰,如果因“地势”不济,也只能一辈子唯唯喏喏,屈居人后,磨灭人性,这一结论是残酷的,触目惊心的。前八句,作者只是罗列了现象,得出结论,那么这种现象的可信度如何呢?可以以史实为证。

金张承袭祖业,姑不论其才能如何,但冯唐却是旷世奇才,可到白首仍位居小吏,了此一生。金张与冯唐之比证明了作者的论断是正确的。一生之中,也有大器晚成,但至死不招却难以令人信服。这种不平等、不合理的现象作者是通过平缓的语气叙述出来,但其间用字却溢出了作者的内心不平之气。“使”表面上似乎是无可奈何,实际上无可奈何之中却包含了不平之气;“蹑”与“藉”,“沉”与“招”同样显示出作者对这种制度的讽刺与抨击。

全诗语句平坦,如汩汩溪水连绵不断;又似冰下之泉,冷涩幽怨;句式工整,富有音乐感,以柔滑的诗句表达了内心的沉郁之气,深合作者“志高才雄,胸怀旷达”的气质。


《咏史(其二)》 - 晋·左思 - 哲理诗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咏史(其二)》 - 晋·左思

[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借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左思现存《咏史》诗八首,最早见录于《文选》,钟嵘称它是“五言之警策”(《诗品》),刘勰《文心雕龙》中也说“左思奇才,业深覃思,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无遗力矣。”八首咏史诗,反映了寒门与世族的严重对立,表现了对豪右权贵的极端蔑视,讴歌了寒士的崇高和孤傲。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二首,系针对门阀制度而发的,表现了“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的哲理。

诗一开头以四句形象地写出居于不同地位的两种草木。“涧底松”位于“涧底”,其长势有“百尺条”,且枝叶“郁郁”,繁茂得很。“山上苗”位于“山上”,其长势仅“径寸茎”,为“离离”貌,稀疏得很。一为高大苍劲,一为低矮弱小,对比十分鲜明。可是一居“山上”,一位“涧底”,结果反而草“荫”着松,草之能“荫”松,全在于位置的不同,揭示了尖锐矛盾的根源。

诗人写“松”与“草”的矛盾,意在引出社会现实,“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怀才不遇的英俊之士,就如同有着百尺条的涧底松,凭门阀而窃踞高位的不过是那山上的径寸茎的苗。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事出有因:“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一是“地势”——“门第”造成的,一是长期历史的产物。自从曹丕颁行九品中正制之后,逐步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不合理现象。西晋时,家世成了品第高下的唯一根据,考核德才的行状只是徒具形式的幌子罢了。只要出身名门,不管德才如何低劣,都能高踞上品,反之门第低下的不论如何才富德隆,也只有屈居下品。“品位”就是“地势”,这种制度“由来非一朝”诗的这中间四句可谓本意所在,前面的四句以喻明理,后面的四句则以史证理,都是为这核心的四句服务的。

以史证理时用了两个相对的史实。一是居高位的“金张”。金是汉武帝权臣金日磾,张指张汤。金氏子孙曾七代为内侍,张氏子孙曾十余人相继为侍中、中常侍。依汉制,侍中、中常侍等高官可以戴貂尾冠,因而说他们的子孙是“借旧业”,“七叶珥汉貂”。一是居卑位的冯公。冯公即冯唐,汉文帝时,他识见高远,曾在用人上指责文帝,到了七十岁仍未受重用。冯唐才干出众,到老只是个中郎署长的小官。金、张的后代并非德才之士,仅仅是“借旧业”,就一直在“山上”,冯唐有奇伟之才,却“白首不见招”,永远在“涧底”。人的贤愚岂与地位的高低成正比!在不合理的封建社会,恰恰愚者爬上高位,贤者沦入下层。

左思这首诗对“世胄蹑高位”提出了抗议,为“英俊沉下僚’发出了呼号,揭露了士族门阀制度的不合理,同时也表现了他不以地位而定人贤愚的进步观点。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以为地位高就一定是贤的,有时明明是错的也要曲意维护,如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将“浒(hu)墅关”念成“xu墅关”,因为他是皇帝,人们不但不敢予以订正,而且不仅这里的地名改“hu”读“xu”,连附近的“浒浦”,江西的“浒湾”也念成“xu浦”和“xu湾”了。今天不是也有一些人一旦居于较高的地位,就自以为一夜之间便掌握了所有真理,无才也自称贤,无德也自充能。这如不是封建意识在头脑作怪的话,那也是道地的形而上学。要知道德、才是就其本身评断的,不是以地位在上或在下为依据。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4 4: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