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山园小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山园小梅》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注释】 ①暄 (xuan宣)妍:鲜艳。②暗香: 即幽香。③霜禽: 霜天的鸟。④檀板:古代艺人用的檀木拍板。

【诗大意】 百花已经凋零,你却独自盛开怒放;小小的山园之中,你把风情占尽。清浅的水面上,映照着你疏落的花枝;朦胧的月色里,飘荡着你清幽的芳馨。霜天的鸟儿想来栖息,先放开眼睛张望;粉蝶儿如若闻知,定会乐得失魄落魂。幸而有诗人的低呤可以相亲,毋须那花天酒地的俗客前来撩人。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咏梅诗。诗篇一开头,就将超凡脱俗、卓然独立的小梅劈空托出:“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在百花凋零的季节里,梅花却独自盛开怒放,鲜艳无比;而在这小小的山园之中,它更是一枝独秀,占尽了风头。一个“独”字,显示出梅花的卓然不群;一个“向”字,则写出了它的凛凛傲骨。这里不仅仅是描写梅花所处的节令和环境,而且通过这种描写,展示了梅花的品格和气质。接着是对梅花更进一步的描摹。“疏影横斜水清浅”,通过视觉形象来写梅。疏朗的花枝本是梅的自然属性,加上“横斜”,更显得自然、逼真;而再加“水清浅”,把梅置于清而浅的水面上,经水的映照,疏朗的花枝成了“疏影”。这不仅增加了生动活泼的情趣,而且似乎加入了一种动的感觉,把溪水梅花写得活灵活现,曲尽其妙。“暗香浮动月黄昏”,则是以嗅觉形象写梅。以“暗”写梅之清香,已颇传神,而加上“月黄昏”,把浮动着的阵阵幽香置于朦胧的月夜,又增添了一层诗的境界和韵味。五代江为有“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之句,分写竹与桂。这里林逋将它加以点化,合写梅花,并将“竹”和“桂”改为“疏”和“暗”,极为恰切地写出了梅的神韵,自然而超逸。无怪乎欧阳修赞叹道:“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

第三联“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通过鸟儿和蝴蝶来烘托梅的可爱。霜天的鸟儿见到梅花,意欲下来栖息,又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于是频频偷看。这是实写,承“疏影”句;春天的蝴蝶倘若闻知梅的幽香,一定会断魂失魄! 这是虚写,承 “暗香” 句。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尾联以拟人手法写梅的高洁远俗以及和诗人的相得,意为:幸而有诗人的低吟可以亲近,那些花天酒地的赏梅俗客就毋须再来凑趣了。咏物诗贵在有所寄托。这首诗写梅不仅仅是以描摩逼真和有韵味见长,诗中小梅卓然不群和傲骨临风的品格,其实正是诗人一生淡泊孤高的写照。正因为如此,最后一句 “不须檀板共金尊”,我们竟难以分辨到底是写梅还是写人了。梅花遗世独立的品格和诗人幽居深谷、弗趋荣利的情操浑然融为一体,使这首小诗成为久传不衰的咏物佳作。


《山园小梅》作者|全诗原文|赏析|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山园小梅》

林 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

这首诗录自《林和靖诗集》。《宋诗纪事》题作《梅花》。

诗一开端作者就直接抒发对梅花的赞赏:“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它是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了。一个“独”字、一个“尽”字,突出了梅花生活的独特环境、不同凡响的性格和那引人入胜的风韵。“占尽风情”,更是写出它独有的天姿国色。作者虽是咏梅,但实际是他“弗趋荣利”、“趣向博远”的思想性格的自我写照。苏轼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四库全书总目》说:“其诗澄澹高逸,如其为人。”可知其诗确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颔联对梅花作具体的描绘:“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联简直把梅花的气质风韵写尽写绝了,它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尤其是“疏影”、“暗香”二词用得极好,既写出了梅花稀疏的特点,又写出了它清幽的芬芳。“横斜”描绘了它的姿态,“浮动”写出了它的神韵。再加上黄昏月下、清澈水边的环境烘托,就更突出了梅花的个性,绘出了一幅绝妙的溪边月下梅花图。那静谧的意境,朦胧的月色,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香,确实令人陶醉。所以这两句咏梅诗成为千古绝唱,一直为后人所称颂。欧阳修说:“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陈与义说:“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和张矩臣水墨梅》)他认为林逋的咏梅已压倒了唐齐己《早梅》诗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王十朋对其评价更高:“暗香和月入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辛弃疾在《念奴娇》词中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草赋梅:“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因为这联特别出名,故“疏影”、“暗香”二词就成了后人填写梅词的调名(此二调创自姜夔)。可见林逋的咏梅诗对后世影响之大。

然而这两句诗也并非纯出自己创造,而是有所本的。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不但未写出竹形的特点,且未道出桂花的风神。因没有传下完整的诗篇,未构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意境,感触不到主人公的思想情绪,故缺乏感人力量。而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神态活现,可见林逋点化诗句的功力。《宋史》本传说:“其词澄澹峭特,多奇句”,大概是指的这类诗句。

颔联重在描写梅花本身,而颈联则是着意作环境的渲染:“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霜禽,一作冬鸟;一作白鹤、白鸟。依据林逋“梅妻鹤子”的情趣,还是作“白鹤”解为好。前句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先偷眼”三字写得何等传神!后句则变换手法,用设想之词,来写假托之物,意味更其深远。而“合断魂”一词则更是下得凝重,因爱梅而至销魂,就把粉蝶对梅的喜爱夸张到了极点。通过这联的拟人化手法,更进一步烘托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及幽居之乐。联中那不为人留意的“霜”、“粉”二字,其实也是诗人精心择取,用以表现一尘不染的情操和恬淡的趣味。

以上三联,是写眼中之梅,胸中之梅,作者自己的感情则是隐曲地流露于其中。至尾联,作者被梅所陶醉,其喜爱之情不能自抑,于是从借物抒怀一跃而为直抒胸臆:“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檀板,是檀木制成的拍板,演奏音乐时用以打拍子。这两句是说: 如在赏梅之时低声吟诵,那么,在恬静的山林里尽可自得其乐,檀板金樽的豪华热闹场面又有何用呢?这就把诗人的情操趣味和盘托出,使咏物与抒怀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


古代文学作品《山园小梅》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 可可诗词网

《山园小梅》

《山园小梅》

宋诗篇名。林和靖作。宋蔡正孙《诗林广记》引《蔡宽夫诗话》云:“和靖《梅诗》‘疏影’、‘暗香’一联,诚为警绝。然其下‘霜禽’、‘粉蝶’一联,则与上联气格全不相类,若出两人。乃知诗全篇佳者诚难得。”又引王诜和苏轼对此诗的争论,王诜云: “和靖‘疏影’、‘暗香’之句,杏与桃李皆可用也”。苏轼曰:“可则可,但恐杏花桃李不敢承当耳。诗人有写物之功,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他木不可以当此。林逋此诗,决非桃李诗也。”黄庭坚说:“欧阳文忠公极赏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而不知和靖别有《咏梅》一联云: ‘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似胜前句,不知文忠何缘弃此而赏彼。文章大概亦如女色,好恶止系于人。”(《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引)陈辅之《诗话》云:“林和靖《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近似野蔷薇也。”(同上引)陈与义《和张矩臣水墨梅》诗云:“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元方回说:“盖山谷专论格,欧公专取意味精神耳”。“予谓彼杏桃李者,影能疏乎?香能暗乎?繁秾之花又与月黄昏、水清浅有何交涉,且‘横斜’、‘浮动’四字,牢不可移”(《瀛奎律髓》卷二十评语)。明李日华认为林和靖改五代人江为诗“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二句,“改二字为疏影暗香以咏梅,遂成千古绝调”(《紫桃轩杂缀》卷四)。王世贞评此诗:“‘暗香’、‘疏影’,景态虽佳,已落异境,是许浑至语,非开元、大历人语。至‘霜禽’、‘粉蝶’,直五尺童耳。”(《艺苑巵言》卷四)清纪昀认为方回之论“平允”,“然终当以山谷为然”(《瀛奎律髓》批语。)今人杨磊认为这首诗寄托着作者“蔑视封建权贵,不肯与之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也反映出他孤芳自赏、洁身自好,脱离社会现实斗争的不足之处,立意不算很高”(《宋诗欣赏》)。周振甫认为这首诗是无寄托的咏物诗,其好处是写出了物象神态和适当的背景衬托(《诗词例话》)。苏者聪认为“疏影”、“暗香”二句本于江为残句,只改了两个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神态活出,可见林逋点化诗句的功力”。“霜禽”二句“着意作环境的渲染”,“前句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先偷眼’三字写得何等传神!后句则变换手法,用设想之词,来写假托之物,意味更其深远。而‘合断魂”一词则更是下得凝重,因爱梅而至销魂,就把粉蝶对梅的喜爱夸张到了极点。通过这联的拟人化手法,更进一步烘托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及幽居之乐。联中那不为人留意的‘霜’、‘粉’二字,其实也是诗人精心择取,用以表现一尘不染的情操和恬谈的趣味《宋诗鉴赏辞典》)。金性尧认为“此诗得力处只在三、四两句,写出梅刚盛开的景色。”“一二两句,用之于梅,并不完全贴切,五六两句浅俗”。“末两句实亦落俗套”。“唐僧人齐已《早梅》有‘禽窥素艳来’句,或为林诗所本”。李日华所引江为的诗“仅此二句,未见全篇,李氏又是明代人,其所引是否可靠,亦是疑问”(《宋诗三百首》)。这首诗是千古传诵的咏梅佳作,写梅花优美动人的神态风采及孤傲高洁的品格,状物传神,“曲尽梅之体态”;同时托梅自喻,表达了孤雅幽逸的生活情趣。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4 21:4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