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题奇峰白云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题奇峰白云图》
董其昌 悠悠白云里,独住青山客。 林下昼焚香,桂花同寂寂。 【评论】 本诗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董其昌《奇峰白云图》题诗,《石渠宝笈初编》卷一七。 董其昌此帧水墨画,以峰峦为主体,山峰突兀直立,其势高耸入云,悬崖峭壁,不见山路磴阶,惟有层层叠叠拥于山腰的白云雾霭。白云之下,又见岗峦连绵,丘壑丛林,更低更近处,则是成行的绿阴,枝叶虬劲繁茂。或而隐现出茅屋草舍,这便暗示了些许信息,在这尽幽尽静的奇峰白云、青山绿水间,定有一位独住的“青山客”。诗中的“青山客”,化用了白居易诗句“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作》),实际上这是一位隐居山林之士。相对于纷纷扰扰的名利世界,此处溪云间少了任情纵欲和倚仗权势的倾轧,有的是清心寡欲,不慕荣利的平淡和宁静。“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淮南小山《招隐士》),“青山客”歇坐桂花丛林,与之同享“寂寂”天籁,见出远离凡尘之心。此时,画中逸人更是白昼闭门焚香,身居幽谷,唯以书史自娱。画家又将自己的感情置放秀润的江南山色中,寄寓着自己对骄奢庸俗生活的蔑视和批判,更带着不遇于时者的愤慨、寂寥之感和自我宽慰的意味,这不仅是题诗、也是画作主旨所在。综观画面,景为诗之所藉,诗又复为景之归趣,二者绾合,成为相依相存,不可缺忽的艺术整体,散溢着题画诗独特的魅力。 《题奇峰白云图》
董其昌 悠悠白云里,独住青山客。 林下书焚香,桂花同寂寂。 董其昌(1555—1636),明著名书画家、鉴赏家、书画理论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敏。才华俊逸,善于鉴别书画。喜禅学、老庄,亦受儒学影响较深。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米芾、米友仁、黄公望、倪瓒,不重写实,追求笔墨情趣,风格古雅秀润,天机溢发。为“华亭画派”之杰出代表。论画标榜“士气”,喜用禅理喻画理,倡山水画南北宗论,推崇南宗为文人画正宗,崇南贬北;又强调作画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的画论影响了画坛三百多年。书法出入晋,唐,自称于率意中得秀色。分行布白,疏宕秀逸,自成一派。跟邢侗、朱万钟、张瑞图并称“明末四大书家”,对明末清初影响甚大。董其昌亦能诗文,著有《容台集》、 《容台别集》、 《画禅室随笔》、《画旨》、 《画眼》等。传世画作有《奇峰白云图》、《夏木垂阴图》、 《升山图》、 《云山小隐图》、 《烟江叠嶂图》、《流云烟树图》、 《归盘谷序图》、 《关山雪霁图》、《岚容川色图》、 《高逸图》、 《秋兴八景图》、 《昼锦堂图》等。 这首题画诗描述了画境,突出了“青山客”的隐居生活。诗意是说,在白云悠悠飘荡的青山脚下,独住着一位隐士,他在树林下的茅屋中焚香读书,桂树悄悄地开花、飘香,花瓣洒落在他的衣襟上,他同桂花一样孤寂、幽静。前两句用白居易“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 (《九年十一月十一日感事作》)诗意。后两句运用汉代扬雄闭门读书、著书的故事。唐李峤《宅》诗:“谁怜草玄处,独对一床书。”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由此可见,此画所写环境已清幽至极。 此图为立轴,上部有三分之一是空白,为高远辽阔的天空,同时供题字之用。中部一峰突兀直立,高耸入云,陡峭峻伟。山腰白云缭绕,左右隐约各有远山一座。云下群树参差成行,树丛间隐现茅屋数间,点明有人居祝右下坡石累累,左下一泓溪水,幽静无波。整幅画表现了江南的秀润风光。而题画诗表出画中有人,对突出隐逸的主题起到了很大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