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主革命时期农村党支部的建立及活动
早在大革命时期,甘肃就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五四”运动以后,许多在外地学习的甘肃籍学生,接受马列主义,回家乡开展革命活动。先后在北京、武昌等地读书的榆中学生张一悟,于1922年回到兰州、武威等地教书,利用课堂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观。1924年张一悟参加中国共产党, 1925年12月,经中共北方区委批准,在兰州成立了有30多名党团员参加的中共甘肃特别支部, 成为甘肃最早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最早进行地下活动的共产党员。1927年7月,中国共产党派王孝锡等6名共产党员,到宁县太昌一带开展陕甘边界农民运动, 在这里创建了甘肃农村最早的基层党组织——中共宁县支部,开始了“唤起民众”和组织陕甘边武装斗争的革命活动。
1929年底,共产党员刘志丹在领导“渭华暴动”失败后来到陕甘交界的子午岭地区。时年大旱,饥民揭竿而起。1931年9月,刘志丹等拉起三支农民武装聚集合水县的倒水湾, 建立了甘肃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南梁游击队(亦称陕甘边游击队)。1932年2月,部队移驻正宁县三嘉塬, 改编为由谢子长任总指挥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1934年,在南梁堡小河沟选举产生了以习仲勋为主席的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建立和壮大了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和群众组织, 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后又与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在组织农民群众为革命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进行土地革命、开展大生产运动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