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阶段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北京郊区农村经济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对外经济贸易同其他地区一样,50年代以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主,由外贸各进出口公司组织出口若干农畜产品,同时从苏联、东欧国家进口一些农业机械和其他农业生产资料。60年代与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有少量经济合作,服从国家对这些地区外援的需要。如在阿富汗建设鸡场、在也门办农业试验站等等。70年代开始发展同日本、西欧和美国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总的来看,这一时期郊区对外贸易依存度很低,出口以农副产品为主,进口以农业机器装备为主。
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根据当时国家政治、外交和发展经济合作的需要,北京市郊区相继建立了中苏、中捷、中保、中德、中波、中匈、中朝、中越、中阿、中古、中罗等11个友好人民公社。70年代初建立了中柬友好人民公社。70年代末,随着中日两国邦交的正常化,又成立了中日友好人民公社。至
表6-1-1 郊区友好人民公社一览表
序号 | 名 称 | 成立时间 | 所在地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中苏友好人民公社 中捷友好人民公社 中保友好人民公社 中德友好人民公社 中波友好人民公社 中匈友好人民公社 中朝友好人民公社 中越友好人民公社 中阿友好人民公社 中古友好人民公社 中罗友好人民公社 中柬友好人民公社 中日友好人民公社 | 1958.8.26 1958.10.1 1958.10.26 1959.1.27 1959.7.16 1960.4.3 1960.8.11 1960.8.29 1960.11.29 1962.12.29 1964.8.20 1971.11.7 1978.10.23 | 石景山区 丰台区长辛店乡 海淀区四季青乡 朝阳区东坝乡 顺义县李桥镇 丰台区黄土岗乡 北京市南郊农场 北京市北郊农场 北京市东郊农场 北京市双桥农场 丰台区卢沟桥乡 北京市长阳农场 北京市东北旺农场 |
此,北京市郊区先后共建立了13个友好人民公社(见表6-1-1)。这些友好人民公社的建立,为发展我国和北京市同这些国家的友好往来,增进我国人民同这些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促进我国同这些国家之间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