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中的
指在说辩的场合下,抓住对方的破绽,一语道破问题的实质,使对方无还击的力量。
宋朝神宗时,福安才子王定国早就为翰林学士冯京(字当世) 所赏识。但身为宰相的王安石,却十分不喜。有一天,冯京极力向宋神宗推荐王定国做官,王安石却在旁边说:“这个人还是个小孩子啊!”冯京十分气愤,但没有与王安石正面争执不休。他巧妙的抓住王安石和王同庚,都是戊子年生的事实进行反击,说:“王定国是戊子年生的,怎么还说他是孩子呢?”身为宰相的王安石称与自己同龄人为小孩,而拒绝重用,在事实面前,自知理亏,顿时愕然,知趣地退了下去。
在日常讨论问题、辩论是非、外交谈判等生活中,适时抓住对方论述的破绽或要害,排除枝节,认清实质,反击得胜。
说中
说中
发生的情况不出所言:言中
击中,准确说中:切中 洞中
切中实务:中务
切中事理:剀切
说话说到点子上:搔到痒处
一说话必然说到点子上:钉筋 言必有中
一句话就说中问题的实质或关键:一言中的 一语中的
正好说到事情的道理上:切中事理
机警犀利的话说中了要害:机锋破的
切中弊病:切病
言论或办法正好击中当时的弊端:切中时弊
正好击中当时的社会弊病:恰中时弊 恰中时病
善于伺机发言而能切中事实:巧发奇中
(说到点子上:说中)
☚ 说中 切中关键 ☛
一句话就说中要害一语破的;一语中的
格式 比喻式。
释义 破的dì:射中箭靶,比喻击中要害。
举例 他~,满座皆惊。
近义 一语道破
中的:击中靶心,比喻击中要害、关键。比喻一句话就说中要害,而且极其深刻。金跃华《家累》:“《红楼梦》里《好了歌》唱道:‘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钱忘不了!’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