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莎车县
古“丝绸之路”南路枢纽、对外开放县——莎车县。历史上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莎车国所在地,三国时属疏勒国地,北魏属渠沙国地,隋、唐、宋时均属于阗,南宋时属西辽,元时属宗王阿鲁忽的封地,明朝属叶尔羌汗国。清光绪九年(1883年)置莎车直隶州,隶喀什噶尔道;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升为莎车府。民国2年(1913年)改为莎车县,民国17年(1928年)分置为莎车、叶尔羌两县,民国32年(1943年)两县合一仍称莎车县,并在莎车设第十行政区长官公署,辖莎车、叶城、泽普、麦盖提四县。新中国成立后仍为莎车专署治所,1956年莎车专区撤销,莎车县划归喀什专区。总面积8 196平方公里。县政府驻地莎车镇距喀什市195公里,距乌鲁木齐1 680公里。莎车县是新疆辖乡镇最多、设区公所建制最多并且也是人口最多的县。
辖7个区公所、7镇、22个乡、483个村。辖区内驻有兵团农三师东吾斯坦农场,自治区直属的牌楼劳改农场。1995年,全县总人口56.58万人,聚居着维吾尔、汉、回、塔吉克等20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人口占95%;农村人口47.9万人,占总人口的84.66%;农村劳动力15.43万人。
有耕地9.07万公顷,人均耕地2.84亩,可垦荒地5.8万公顷,林地3.2万公顷,草场20万公顷,可养殖水面0.18万公顷。主要河流有叶尔羌河、提孜拉甫河,年径流量64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5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41.8万千瓦。
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石油、铁、铜、石膏、水晶石、云母等,其中煤储量5 000万吨。主要野生动物有雪鸡、狐狸、黄羊、野猪、云豹等。野生药用植物有甘草、党参、罗布麻、麻黄等30多种,甘草分布面积0.8万公顷。
莎车县经济以农业为主,是新疆的农业大县。199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0亿元,工业总产值1.34亿元,农业总产值6.5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亿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1.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3元。
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水稻、棉花、油料,是全国粮食、棉花生产基地县,粮、棉、畜总产量都名列新疆第一。在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中跃居榜首。1995年,全县粮食总产31.16万吨,平均亩产365.3公斤,人均粮食产量554公斤;棉花总产4.33万吨,平均亩产70.9公斤,人均棉花产量77公斤。畜牧业以农区养畜为主,牲畜存栏105.1万头,产肉9 300吨。林业已建成巴旦杏、大红枣、核桃为主的全国名优特经济林生产基地,果品总产2.83万吨。
基础设施有水库19座,库容2.2亿立方米,灌溉渠道1.01万公里,机电井136眼,有效灌溉面积7. 79万公顷。建成水电站9座、火电厂1座,装机容量1万千瓦,年发电量3 700万千瓦小时,农村年用电量746. 59万千瓦小时。叶尔羌河上游正在建设装机容量为3×7000千瓦的卡群电站。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4万千瓦。80年代中期即实现了农田林网化,被授予全国林业先进县称号,林木覆盖率达到27%。交通运输以横贯县境的315国道为中心,形成县、乡、村公路网。有程控电话4 000门。
莎车县是维吾尔文化之乡,是著名的维吾尔古典乐曲 “十二木卡姆”的发源地。还办有维吾尔文版《莎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