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计使总计度使、左计使、右计使之总名。《宋史·董俨传》:“时三司改易制度,置三计使,因留拜右谏议大夫,充右计使。”《渑水燕谈录》卷5《官制》:“(淳化中)置二计使分判十道,别命三司总计判左、右计事。”
职源与沿革五代后唐天成元年(926)四月,已有判三司之名(《旧五代史·职官志》)。宋初沿置(《宋史·张美传》),于太平兴国七年(982)二月罢(《长编》卷23)。
职掌、品位执政官或宣徽使兼领者,带“判”字,位在三司使之上。职掌与“三司使”同(参《宋史·李崇矩传》)。
编制一人。如以二人判,资稍浅者为“同判三司事”。
别名❶判使。《宋史·陈恕传》:“充度支判官。与判使王仁赡廷争本司事。仁赡屈伏。”《长编》卷23:“宣徽北院使、判三司王仁赡……。(陈)恕词辩蜂起,仁赡屈伏。” ❷三司使。《宋史·侯陟传》:“(太平兴国)七年,三司使王仁赡左降。”《长编》卷23:“太平兴国七年二月:“宣徽北院使、判三司王仁赡掌邦计几十年,……罢为右卫大将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