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上公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上公shàng gōng

指社神(土神)。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忆昨夹钟之吕初吹灰,上公礼罢元侯回。

上公

(一) 周制,王之三公 (太师、太傅、太保) 八命,有德行者出封时加一命,为二伯,位在三公之上,称上公。《尚书·微子之命》:“庸建尔于上公。”《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郑玄注:“上公,谓王之三公有德者,加命为二伯。二王之后亦为上公。”《全唐诗》二○○岑参《奉送李太保兼御史大夫充渭北节度使》:“上公周太保,副相汉司空。” (二) 汉制,太傅为上公。《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 掌以善导,无常职。” (三) 晋制,太宰、太傅、太保为上公。《晋书·职官志》:“晋初,以景帝讳故,又采《周官》官名,置太宰以代太师之任,与太傅、太保皆为上公。” (四)《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木正曰勾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后用以指后土,即社神。《全唐诗》八五张说《唐享太庙乐章·凯安三首》之一:“瑟彼瑶爵,亚维上公。”又三三八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忆昨夹钟之吕初吹灰,上公礼罢元侯回。”

上公

王之三公。《周禮·春官·典命》:“上公九命爲伯,其國家、宫室、車旗、衣服、禮儀皆以九爲節。” 鄭玄注: “上公,謂王之三公,有德者加命爲二伯,二王之後亦爲上公。”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五星 > 上公
上公  shànggōng

“金星”之别稱。《説文·女部》“媊”字下引《甘氏星經》曰:“太白號上公。妻曰女媊,凥南斗食厲,天下祭之曰明星。”《史記·天官書》:“太白,大臣也,其號上公。”

上公

上公

❶周代三公加一命者称为上公 《周礼·春官·典命》: “上公九命为伯。” 郑玄注: “上公,谓王之三公有德者加命为二伯; 二王之后,亦为上公。”
❷东汉太傅之别称。《后汉书·百官志》: “太傅,上公一人。” 言位在三公 (东汉之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之上,故称上公。如胡广曾为太傅,薨于位,爵上公。
❸公爵的尊称,言位在诸爵之上。

☚ 御史大夫   三师 ☛

上公shàng gōng

 1、官位级名。位在国君下百官上。《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注:"上公为王之三公有德者加命为二伯。"在汉朝,公分为上公和公两级。西汉时太师、太傅、太保,位皆上公,丞相、太尉、大司空,即三公(见《汉书·百官公卿表》)。王莽时的四辅,即太师、太傅、国师、国将,位皆上公。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见《汉书·王莽传》)。东汉,仅太傅为上公,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见《后汉书·百官志》)。 2、爵名《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杜注:"爵上公。" 3、尊称。三师或官、爵在公位的,也尊称其为"上公"。

上公

周代制度,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八命,出封时加一命,为上公。晋代制度,太宰、太傅、太保为上公。泛指朝中高官。

上公

(1) 西汉时以太傅、太师、太保合称上公,备君主顾问。东汉唯置一太傅,常与太尉录尚书事,执掌政务。(2)三国时以相国、太傅、太保合称上公。相国魏置,蜀吴叫丞相,其属有军师祭酒、军师(魏置,并有前后左右中军师,蜀吴不全设或不属丞相),司直,左右长史(以上二职,魏蜀吴均置),留府长史(魏蜀置,吴无考),行军长史(魏置,蜀吴无考),左右司马,从事中郎(以上二职,魏蜀置,吴无考),主簿祭酒(魏置,蜀吴无考),主簿(魏蜀置,吴无考),参军(魏蜀置,员额若干人,吴无考),参战(魏置,员额若干人,蜀吴无考),西曹、东曹、户曹、贼曹、金曹、骑兵、车曹、铠曹、水曹、集曹、法曹、奏曹、仓曹、戎曹、马曹、媒曹诸掾属(魏置,蜀惟见西曹掾属,吴无考),散属(魏置,额员若干人,蜀吴无考),记室(魏置,蜀吴无考)。太傅、太保惟魏置,蜀吴不设专官。其属有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主簿、掾属、舍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6 10:3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