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捉虎,下海擒龙比喻不惧困难,敢闯敢干,敢冒风险。也说 “上山敢打虎,下海敢擒龙”、“上山能擒虎,下海可斗龙”。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慢讲‘上山捉虎,下海擒龙’,就便 ‘赴汤蹈火,碎骨粉身’,我安龙媒此时都敢替你去作!”马春《龙滩春色》九: “大队长,不要隔着门缝看人!我们钻井队上山敢打虎,下海敢擒龙,我就不信钻不成甜水井!”周良思《飞雪迎春》十九:“一看这情况,这个上山能擒虎,下海可斗龙的汉子,两道蚕眉拧起了疙瘩,知道事情难办了。” 上山捉虎,下海擒龙(惯)比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也作 ❶ 上山擒虎,下海捉龙。 ❷ 上山打猛虎,下海擒蛟龙。 上山捉虎,下海擒龙惯比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儿女英雄传》九回:“姑娘,你有甚么为难的事,只管说!慢讲‘上山捉虎,下海擒龙’,就便‘赴汤蹈火,碎骨粉身’,我安龙媒此时都敢替你去作!” 上山捉虎,下海擒龙形容人本领高强,非常勇猛,任何艰难、危险的事都敢干。 上山捉虎,下海擒龙shàngshānzhuōhǔ,xiàhǎiqínlóng〔并列〕 比喻冒死犯难去完成危险使命。《儿女英雄传》9回:“漫讲‘~’,就是‘赴汤蹈火,碎骨粉身’,我安龙媒此时都敢替你去作。” △ 褒义。用于表现英勇气概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近义】降龙伏虎 上刀山下火海 〖反义〗畏葸不前 上山捉虎,下海擒龙比喻冒生命危险去做艰难之事。《儿女英雄传》九: 慢讲“~”,就是“赴汤蹈火,碎骨粉身”,我安龙媒此时都敢替你去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