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下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軀幹部 > 經穴 > 下脘
下脘  xiàwǎn

任脈經穴。在臍上二寸。脘,胃府也。因其當胃之下部,故名。始見於秦漢典籍,達於當代。《素問·氣府論》“鳩尾下三寸,胃脘五寸,胃脘以下至横骨六寸半一”王冰注:“鳩尾下有鳩尾、巨闕、上脘、中脘、建里、下脘……十四俞也。”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下脘,在建里下一寸,足太陰任脈之會。刺入一寸,灸五壯。”清·廖潤鴻《針灸集成·任脈》:“下脘,主治臍上厥氣堅痛,腹脹滿,寒穀不化,虚腫癖塊連臍,瘦弱少食,翻胃,小便赤。”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軀幹部 > 腹 > 下脘
下脘  xiàwǎn

亦稱“幽門”。胃之下口,爲“七冲門”之一。其稱始見於先秦典籍,今沿稱。《靈樞經·四時氣》:“飲食不下……在下脘,則散而去之。”《難經·第四十四難》:“太倉下口爲幽門。”楊玄操注:“胃之下口,在齊(臍)上三寸,既幽隱之處,故曰幽門。”《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胃府經文》:“張介賓曰:‘胃之上口,名曰賁門……胃之下口,即小腸上口,名曰幽門。”

下脘

病证名。
❶指胃腔下口幽门部。《灵枢·四时气》: “饮食不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 《素问·调经论》: “上焦不行,下脘不通。”
❷经穴名。代号RN10出《针灸甲乙经》。《脉经》名下管。别名幽门。属任脉。足太阴、任脉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上2寸。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下动、静脉。主治胃痛,腹胀,呕吐,反胃,肠鸣,泄泻,以及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等。直刺1~1.5寸。艾炷灸5~7壮; 或艾条灸10~20分钟。

下脘Hsiawan

系任脉上的一个针灸穴位。此穴位于脐上2寸、腹部正中线上。施针时直刺1~2寸,注意腹部胖瘦,不可过深。主治胃痛、腹胀、消化不良,腹泻等。

下脘xiàwǎn

❶指胃腔下口幽门部。《灵枢·四时气》: “饮食不下……在下脘, 则散而去之。”
❷经穴名。代号RN10。出《针灸甲乙经》。属任脉。位于腹正中线上, 脐上2寸处。主治腹痛、腹胀、泄泻、急慢性胃炎。直刺1 ~ 1. 5 寸。灸5 ~ 7 壮或10 ~ 15分钟。

下脘

下脘CV10Xiawan

任脉穴。首见《甲乙经》。别名幽门。是足太阴脾经与任脉的会穴。位于前正中线,脐中直上2寸。仰卧取之。穴位在腹白线上,深部为横结肠; 有肠壁上、下动静脉交界处的分支; 并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一般直刺0.5~1寸。针后局部重胀。艾炷灸5~7壮;艾卷灸10~15分钟。
本穴是临床常用的穴位。主治脾、胃等疾患,如腹痛,腹胀,完谷不化,不嗜食,腹坚硬,痞块连脐等。现又多用以治疗消化不良,胃扩张,胃下垂,胃痉挛,急、慢性胃炎,肠炎等。

☚ 水分   建里 ☛

下脘xià wǎn

pylorus (pl. pylori);lower part of stomach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4 13: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