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丘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丘为也属于隐逸诗人,诗风与王维相似,没有华丽的词藻,注重意境的描绘。诗题一作《山行寻隐者不遇》。诗一开头就描写西山隐者的居处和西山的高度: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这位隐者住在山顶的一所茅屋里,刻画了这个隐者居住的简陋,又表明他又是一个与人事极少来往的人。“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这四句是描写这个隐者的生活。扣门没有僮仆出来招呼,窥看他的室内也仅有桌几。“巾柴车”,即“巾车”。后二句是说,他要不是拉着车子砍柴去了,就是到水边钓鱼去了。这几句是写他俭朴幽闲的生活。“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这两句话点题“不遇”。“差池”,不齐。这里是说,我来了,你却外出了。“黾勉”,勉尽其力。“仰止”,倾仰之极。我勉尽全力爬上山来,却不得相见,是白白地对你仰慕之极。笔头一转,又写西山的风景。“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雨后草色如洗,晚上窗外松涛阵阵,在这样幽静的环境,足可以洗荡胸心。这是写丘为对这个环境的欣羡之情。“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之”字一作“夫”字) “草色”四句写景,结尾四句抒情。这是说,此来虽然没有得到宾主之欢,但是懂得了清净的道理。游兴已尽即可下山了,何必再等待隐者的归来呢! 这首诗用白描的手法描写隐者所居的偏僻和简陋,有对山上风景的描写,有作者的抒情,对这个环境的羡慕。情景交融,是丘为诗中的佳作。 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注释】 1.绝顶:最高山顶。茅茨:用茅草盖造的房子。白居易《长庆集》五《效陶潜体》诗之九:“榆柳百余树,茅茨十数间。” 2.扣关:敲门。此处“关”字当门室讲。室:指茅屋。 3.巾柴车:有车衣遮盖的木制车。此指带布篷帏幔的轿车。 4.黾(音Min)勉:勉力,尽力。也可作踌躇讲。 5.契:惬合,融洽。 6.清净:佛门术语,谓“离恶行之过失,离烦恼之垢染”为清净。 今译 西山绝顶孤独的一间茅舍, 山路崎岖约有三十里。 门扉长叩却全无僮仆的声息, 窥视室内,唯有桌案茶几。 你若不是坐着布幔的木车去访客, 就应是秋水垂钓去。 惜哉未能相会, 令我踌躇徘徊 空怀着对你的敬意。 草色刚受过一场雨的清洗, 松声传入打破了晚窗的静谧。 如此的幽寂正与我的性格契合, 足以洗荡我心中的尘泥。 此行虽未尽享宾主之意, 内心却颇得佛禅“清净”的道理。 我也象“雪夜访戴”的王子遒兴尽而返, 何必一定要等待见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