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东北抗日义勇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东北抗日义勇军

 东北地区的抗日武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武装抗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影响下,东北各地人民和驻东北的部分国民党爱国军队,自发组成青年义勇军、大刀会、红枪会、自卫团等武装团体以及抗日救国义勇军、抗日自卫军、“山林队”等抗日武装。通称“东北抗日义勇军”。1932年4月,发展至三十余万人,给予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但因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缺乏统一的组织和领导,不敢依靠群众,寄希望于国民党政府出兵和国联制裁日本,加以内部矛盾重重,因而在日寇军事打击和政治分化下,至1933年夏基本瓦解。后有少部分武装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编入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义勇军

东北军民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与协助下,由爱国的东北军官兵和工人、农民、学生群众及地方民团、保安队、警察、红枪会、大刀会、山林队等,组成了许多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部队,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到1932年夏秋之际,兵力发展到30余万人。分别在辽宁南部、西部,吉林东部、黑龙江嫩江等地区进行抗战。后因国民党南京政府不抵抗政策的束缚和内部弱点,于1932年冬至翌年春,大部分退入苏境与关内,军部仍在东北各地坚持斗争,其中一部分加入了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义勇军

东北抗日义勇军Dongbei kangri yiyongjun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和部分爱国军队组织的抗日武装。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人民和部分爱国军队,自发组织了抗日武装,进行抗日游击战争。这些武装主要有东北军的旧部,如黑龙江的马占山、苏炳文部队,吉林的李杜、丁超部队,辽宁的唐聚五等部队;东北军旧部与民众结合组织的部队,如王德林的抗日救国军,邓铁梅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自卫军等;一些农民自发组织的大刀会、红枪会等;还有一些倾向抗日的地主武装。这些抗日武装,在当时统称“东北抗日义勇军”。到1932年底,东北抗日义勇军曾发展到30多万人,他们战斗在黑水白山之间,曾给予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但他们缺乏统一的组织和领导,特别是东北军旧部改编的义勇军,情况复杂,内部矛盾重重,因而到1933年,这些抗日武装大部分溃散。其中有一部分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开展游击战争,后来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组成部分。

☚ 珍珠桥事件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 ☛

东北抗日义勇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共产党号召人民武装抗日,东北各地人民和国民党一部分在东北的爱国军队纷纷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武装,通称东北抗日义勇军。后来义勇军大部溃散,一部分接受共产党领导,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一部分。

东北抗日义勇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活动在东北的群众抗日武装。其主要成分有东北军未及撤走的部队、警察、军政官员、绿林武装、农民秘密会社、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1932年,抗日义勇军曾发展到三四十万人,分别在辽宁南部、吉林东部和黑龙江嫩江地区进行游击战争,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日军为巩固东三省占领区,先后调集4个师团、4个混成旅团、2个骑兵旅团共6万余人分区、多次进行“讨伐”。东北抗日义勇军虽顽强抗战,但由于孤立无援和缺乏统一领导,到1933年春大部溃散。其中一部分转入热河;一部分退入前苏联国境;一部分则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仍继续坚持斗争,后来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组成部分。

东北抗日义勇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人民武装抗日,东北各地人民和国民党一部分在东北的爱国军队,纷纷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武装,这些武装统称“东北抗日义勇军”。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5 5:3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