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帝汶内战与印尼的武装人侵东帝汶内部3个派系争夺权力的武装冲突和印度尼西亚吞并东帝汶的战争。东帝汶位于印尼努沙登加拉群岛东端,西部与印尼属西帝汶相接,原为葡萄牙殖民地。1974年4月,葡政府宣布,东帝汶将于1975年3月举行公民投票,实行民族自治。随后东帝汶各派政治势力积极活动,先后成立3个主要政党,即“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简称“革阵”)、“帝汶民主联盟”(简称“民盟”)和“帝汶人民民主协会” (简称“民协”)。1975年11月28日“革阵”宣布东帝汶独立,成立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接着“民盟”等4党也于11月29日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东帝汶同印尼合并。于是,内战爆发,并逐步发展成印尼对东帝汶的武装入侵。印尼打着应“民盟”和“民协”要求的旗号,于1975年12月7日突然出动伞兵和海军陆战队千余人,在舰艇和飞机支援下向东帝汶发起了全面进攻,当日占领首都帝力,后又侵占了帝力以东第二大城市包考和帝力以西的毛巴拉等主要城镇。12月17日,在帝力成立了以“民协”主席为首的临时政府。“革阵”被迫退入山区,继续进行斗争。1976年7月17日,印尼正式将东帝汶划为印尼的一个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