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羌人大起义
东汉时期,由于统治者的残暴统治、剥削和压迫,引起羌族人民的长期反抗,其中,大规模起义有3次。第一次起义: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 起义地点最初在酒泉郡, 不久转入陇西、汉阳、北地三郡,建立了滇零政权,对东汉统治阶级展开大规模反抗斗争。元初元年(117年)被护羌校尉马贤率领的汉军镇压。第二次起义:汉顺帝永和四年 (140年), 且冻、傅难等羌攻金城, 又与塞外羌联合,攻三辅,杀长吏。次年六月,起义军与朝廷派来的征西将军马贤战于射姑山 (今庆阳县北),杀死马贤及其二子。永嘉元年 (145年), 起义军为汉军所败。第三次起义:汉桓帝延熹二年(159年),烧当、烧何、当煎、勒姐等八种羌部众进攻陇西、金城等边地,朝廷派段颎为护羌校尉,前往镇压,失利后被下狱,又改派皇甫规为中郎将,持节督都关西诸郡兵镇压。皇甫规采取了一些怀柔政策,起义羌人极为感动, 10余万众归降。延熹六年 (163年),朝庭复以段颎为护羌校尉率军镇压, 至永康元年 (167年), “凡百八十战”, 终于将起义的羌人镇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