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商业贸易
汉武帝为打开通往西域的通道,先后派名将卫青、霍去病击退匈奴、扫平障碍,扩大地域,增列河西四郡;元狩四年前119年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自长安起程,带随从300人,战马600匹,驮了大量的布帛、黄金,史称“数千巨万”,带着考察、通商、取经的使命,贯穿甘肃全境到乌孙(今伊犁河一带), 大夏、康居、大月氏等地与官吏商民交往贸易, 带回乌孙的西极马及大宛的汗血马 (即天马)。于是中国“丝绸之路”商贸通道全径拓开。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又派第二个中国外使班超出使西域, 他们将甘肃境内的大批丝绸、服装、铜镜、漆合等手工艺品运往西域,换回马匹、玉石、玉器、葡萄、核桃、胡麻、苜蓿籽等商品。从此,东方丝绸服饰、锦绣文绮成了西域各国商民的奇特商品,而西域之汗血骏马、翠羽之珍成为中国商民的快手货。从此,沿古“丝绸之路”逐步形成了一条驿马商贸重镇网,从东至西的西安、咸阳、平凉、天水、兰州、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重镇成为商品交换的集散地, 尤其敦煌处于口岸市场的特殊地位,成为西域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商贸中心。隋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西巡至张掖,邀请西域各国使臣光临,借庆贺外国使节的到来,举行有史以来最盛大的民族物资交流联谊会。此后,东西商贸迅速发展,沿丝绸古道的各重要城镇,店铺林立,商贾云集, 货物丰积, 购销两旺。中国的丝绸、金、帛、茶叶、药材成批出口, 到唐德宗贞元八年 (792年)中国开始实行茶税, 第一年就收茶税40万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