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观之诛两观,原指宫门前两边的望楼。后借指行刑正法之所。“两观之诛”语本汉刘向《上灾异封事》:“自古明圣,未有无诛而治者也,故舜有四放之罚,而孔子有两观之诛,然后圣化可得而行也。”孔子有两观之诛指: 诛少正卯之事。《孔子家语·始诛》:“于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戮于两观之下。”两观谓鲁阙。后来遂以此喻为了国家安定而对乱臣贼子所施行的必要的杀戮。《隋书·高祖纪上》:“近者内有艰虞,外闻妖寇,以鹰鹯之志,运帷帐之谋,行两观之诛,扫万里之外。” 两观之诛liǎng guān zhī zhū汉·刘向《上灾异封事》:“自古明圣,未有无诛而治者也,故舜有四放之罚,而孔子有两观之诛,然后圣化可得而行也。”两观指春秋时鲁国宫门前两边的望楼,孔子诛少正卯处。后用“两观之诛”比喻为了国家安定而对乱臣贼子所施行的必要的杀戮。《隋书·高祖纪上》:近者内有艰虞,外闻妖寇,以鹰鹯之志,运帷帐之谋,行两观之诛,扫万里之外。” 诛杀 诛杀殛(诛殛;罚殛) 讨(讨杀) 馘(馘截;翦馘) 投兵 夷灭 屠斩诛斥 诛戮 诛锄 诛斩 诛断 诛毙 诛伤 诛僇 诛磔 极诛 夷诛 赤诛 斩伐 磔杀 枭夷 罚极 杀戮,诛杀:诛夷 诛杀与赦免:诛赦 诛杀好人:歼良 叛臣举兵刻不容缓地诛杀君主:食蹯 诛杀佞臣:诛佞 抑制强暴势力,诛杀叛乱之人:禁暴诛乱 诛杀大奸首恶:诛鲸 监禁诛杀党人:党狱 忠勇者诛杀奸恶:鸇雀 对叛乱者的诛杀:两观之诛 皇帝特派执法官员对人的诛杀:绣斧之诛 按刑律诛杀:刑诛 威杀 恃其威势以诛杀:威戮 擅自诛杀:擅杀 征讨诛杀:讨戮 讨罪诛杀:讨诛 平定诛杀:戡戮 平定乱世,诛杀强暴:拨乱诛暴 军中诛杀:阵杀 公开诛杀:显诛 一并诛杀:骈诛 诛戮,身首异处:枭裂 连累而诛杀:连诛 诛杀全家:门诛 诛杀亲族:族(灭族;夷族;覆族;诛族;骈族) 夷宗 灭宗族,断后代:覆宗灭祀 覆宗绝祀 覆宗绝嗣 覆祀绝宗 宗斩祀绝 灭宗废祀 (杀有罪的人:诛杀) ☚ 刀杀 杀人多 ☛ 两观之诛liǎnɡ ɡuān zhī zhū指诛杀叛乱分子。《孔子家语·始诛》:“于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戮之于两观之下。”两观: 指宫门前两边的望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