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中国书画艺术辞典︱前言 前言 篆刻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一朵奇葩。 篆刻即印章(图章),它不仅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而且还有独立的艺术欣赏价值。 篆刻的历史悠久,据古籍资料记载,其肇始最少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 当时的印,通称“玺”(或鈢、鉨),因为属于权力的象征,或作为信物,以及检封、货贿的工具,就很快盛行起来。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区别皇帝印为玺,公私印为印。 唐、宋、元、明、清以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印章种类更加繁多,其用途与实用价值尤为扩大,而且艺术的风格流派蔚然大观。 现代的篆刻艺术,已经形成社会群众性所喜好的艺术门类,治印风尚普遍,印学研究昌盛,印派印社丛生,社会影响极为广泛。 我们为了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促进篆刻艺术的繁荣,满足广大爱好者为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丰富知识、陶冶情操的需求,编纂了这部《中国书画艺术辞典·篆刻卷》。这部辞书是由十多位作者共同努力,经历多年的时间完成的。 全书注重于篆刻艺术基础知识的介绍,力求资料充分系统。 通过篆刻术语、篆刻掌(典)故、印学论著、治印技法、印材印具、印章赏析、印钮艺术、印谱印存、印人集录、印派印社、印学年表共十 一个栏目,进行分类编写。 以大量的词条,达到内容的丰富与全面性。 词条的选取,覆盖面较大,除了国内外已经出版的同类辞书中一般词条必须具备以外,尽量增补了一部分短缺的内容。 每个词条释义,力求资料确切翔实,不作学术观点上的武断。 文字采用通晓的语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读者掌握其要领。采取文图并茂形式,附以必要的图例。 另外,全书各栏目及词条的汇集,尽可能达到资料性、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 在这部辞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前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当代著名篆刻家方去疾先生的关心指导,并有上海书画出版社茅子良、庄新兴等出版家、篆刻学者的热情支持,他们还不辞辛苦地亲自承担了大量词条的撰写任务,使这部辞书的内容得到充实,质量有所保证,谨此表示感谢。王崇人于西安美术学院 |
☚ 中国书画艺术辞典︱利蒼 漢 中国书画艺术辞典︱印学年表(《中国印学年表》) ☛ 000006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