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宫受贺仪
古代王朝贺拜皇后的庆典。中宫为皇后住处,以别于东西二宫,故常以中宫代称皇后。中宫受贺仪通常包括皇太后和皇后受贺。其礼典规制各朝不尽相同,如唐王朝,据《开元礼纂类二十》记载,中宫受贺仪有朝臣参加,有朝皇太后及皇后受群臣贺、皇后会见外命妇诸仪。而有的王朝,中宫受贺仪只限于内宫举行,朝臣不予参与。如明王朝,据《明史·礼志七》 记载: “明制无皇后受群臣贺仪,而皇妃以下,正旦、冬至朝贺仪,则自洪武元年 (1368) 九月诏定。” 其庆典仪序主要为: 内使监设皇后宝座于坤宁宫。丹陛仪仗由内使执掌; 殿上仪仗由女使执掌。陈置女乐于宫门外。设皇贵妃幄次于宫门外的西边; 设公主幄次于宫门外的东边; 设外命妇幄次于门外之南。皇后身着袆衣出閤,仗动乐作。待皇后升座,乐止。司宾依次引外命妇; 皇贵妃、众妃入门内就拜位。行四拜礼毕,由皇贵妃致词: “妾某氏等,遇兹履端之节 (如果是冬至则说“履长”),恭诣皇后殿下称贺。” 致词毕,皆俯伏,并奏乐。接下来是公主代表致词,仪节同上。最后由外命妇致词: “某国夫人妾某氏等称贺”。皇后的答词由司言女官宣: “履端之庆,与夫人等共之。” 宣旨毕,皇后入内閤门,乐止。朝贺太皇太后、皇太后仪典与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