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临汉隐居诗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临汉隐居诗话 临汉隐居诗话诗话著作。宋魏泰撰。魏泰,字道辅,号溪上丈人,襄阳(今属湖北)人。其姐夫曾布为王安石变法重要人物,他本人与王安石、沈括、吕惠卿、章惇等也都有交往。徽宗崇宁、大观中章惇曾欲官之,不就。著有《临汉隐居集》(已佚)、《东轩笔录》等。《临汉隐居诗话》一卷,七十则,为其晚年所作。该书以论评为主,兼及记事。书中于唐盛称杜甫,对张(籍)、王(建)、元(稹)、白(居易)、韩(愈)、刘(禹锡)以及贾岛、杜枚等均有微词;于宋则独尊王安石,至称:“荆公,大儒也,孟子后一人而已。虽万世之下,闻其风宜企慕之。”可谓推崇备至。其诗学理论,主“馀味”说,如称:“诗者述事以寄情,事贵详,情贵隐,及乎感会于心,则情见于词,此所以入人深也。如将盛气直述,更无馀味,则感人也浅,乌能使其不知手舞足蹈;又况厚人伦,美教化,动天地,感鬼神乎?”又称:“凡为诗,当使挹之而源不穷,咀之而味愈长。至如永叔之诗,才力敏迈,句亦清健,但恨其少馀味耳。”魏泰从传统的儒家诗教观念出发,认为要发挥诗歌的教化作用,必须充分注意诗歌“事详情隐”的特点,通过耐人咀嚼的“情”和“词”来感染读者、打动读者,而不应“盛气直述,更无馀味”。但他同时又强调:“诗主优柔感讽,不在逞豪放而致怒张也。”则未免囿于儒家诗教的“温柔敦厚”传统,失之片面。书中还对黄庭坚的诗作提出了批评,认为黄庭坚“专求古人未使之事,又一二奇字缀葺而成诗,自以为工,其实所见之僻也。故句虽新奇,而气乏浑厚。”魏泰在当时江西诗派方兴未艾之际,率先对黄诗提出这样的批评,开启了后来一些诗人和诗论家批评江西诗派的先声。魏泰由于受到党争的影响,评论不免有偏颇之处,但也并不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的那样“坚执门户之私,而甘与公议相左”。有《历代诗话》本。 ☚ 后山居士诗话 陈辅之诗话 ☛ 临汉隐居诗话 《临汉隐居诗话》 一卷。宋魏泰撰。……泰为曾布妇弟,故尝托梅尧臣之名, 撰《碧云》以诋文彦博、 范仲淹诸人。及作此书,亦党熙宁而抑元祐。……然如论梅尧臣赠邻居诗不如徐铉,则亦未尝不确。他若引韩愈诗证《国史补》之不诬,引《汉书》证刘禹锡称卫绾之误,以至评韦应物、白居易、杨亿、刘筠诸诗,考王维诗之颠倒之字,亦颇有可采。略其所短,取其所长,未尝不足备考证也。 魏泰《诗话》,据《读书敏求记》云,是一卷。余所得刊本其论诗共三十余条,似是全者。然见他书所引,此中有不载者,可知尚有脱遗。 临汉隐居诗话诗话。 宋人魏泰撰。 一卷。泰有《临汉隐居集》已著录。此编总七十一条,记事颇广。论诗主“余味”,谓“永叔(欧阳修)之诗,才力敏迈,句亦清健,但恨其少余味耳。”书中多有谬误,张学泰《跋临汉隐居诗话》及王楙《野客丛书》均有辨正。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历代诗话》本(一九八○年中华书局校点本《历代诗话》因原本残缺过多,改用《知不足斋丛书》本)。 临汉隐居诗话一卷。宋魏泰 (详见 《东轩笔录》)撰。是书专论唐宋诗人的诗歌创作。卷中编次,记事与议论相间。然每及诗人,于唐则推崇杜甫,而贬斥白居易、元稹、孟郊、贾岛;于宋则独推王安石之佳句,而恨欧阳修之诗缺少余味,讽黄庭坚的自以为工,所见实僻。其所记之误亦为不少。如“草草杯袢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一联,本王安石诗,而以为其妹长安县君所作,尤其是传闻失实。然其反复强调诗歌创作的艺术特征,“诗者,述事以寄情,事贵详,情贵隐,及乎感会于心,则情见于词,此所以入人深也。如将盛气直述,更无余味,则感人也浅。”“凡为诗,当使挹之而源不穷,咀之而味愈长。”均涉及到诗歌创作的本质,亦有见地。此书有乾隆年间本、《四库全书》本、道光年间本,文宝公司石印本、《知不足斋》本、《学海类编》、《奇晋斋丛书》本、《龙威秘书》本、《历代诗话》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