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临江之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临江之麋 临江之麋唐代寓言。柳宗元著。《柳河东集·三戒》:临江之人,畋得麋麂,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麂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尤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麇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 鸦与乾鹊 郢人割瘿 ☛ 临江之麋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三戒”是柳宗元的著名寓言,包括本文和下面的《黔之驴》及《永某氏之鼠》三篇。它们各自独立成文,有不同的寓意,但又是一个整体。作者在序言中说:“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已之本,而乘物以逞。”意思是,他很痛恨世上那些不能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或实际能力,而妄图依仗某种外在力量或时机而为所欲为的人,这些人都将“卒迨于祸”,没有好下场。可以说,《三戒》是用三个小故事从不同方面或角度说明这一共同主题。柳宗元是在永贞革新,失败,贬官到湖南永州时写作此寓言的,因此,历来人们对寓言的具体讽刺对象有些推测,对寓意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我们这里采用大多数人接受的说法,但也不排斥其他的理解。 《临江之麋》,按柳宗元所说,是讽刺“依势以干非其类”(“干”是干犯或干求的意思)的。麋(小鹿)与家犬相处甚欢,是因为有主人的庇护,然而当它失去了这种保护的时候,却被外犬“共杀食之,狼藉道上。”这是对那些倚仗皇权自以为得志的宦官的揭露,也是对一切倚靠权势者的警告。 麋本是犬的猎食对象,然而它却忘记了谁是自己的敌人,“以为犬良我友。”不知道因为“犬畏主人”,才“与之俯仰甚善,”把表面的亲热当作本性的善良,根本丧失了对犬的防范警惕,结果为犬所食。从这一方面看,这个故事又是对一切思想单纯、天真,认敌为友者的警告。 从与主人的关系看,小鹿是依附者,其形象有可憎的一面;从与犬的关系看,小鹿是弱者,其形象有可怜的一面。这就使人们在欣赏寓言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也有人从后一方面分析,认为麋的遭遇反映了柳宗元对过去因幼稚轻信而为奸邪之辈所害的检讨。 在这则寓言中,作者从人、麋、犬之间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生动地刻画了两个拟人动物形象。首先,麋刚入门时,“群犬垂涎扬尾皆来”,揭示犬与麋本性的对立。这是人的制约作用虽然存在但尚未发挥时的情状。接着,由于人的制约作用的积极发挥,既恐吓又训练,使“犬皆如人意”,与麋友善相处,三者关系出现了暂时的平衡。但犬与麋的根本对立并未消除而只是被压抑掩盖。“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这儿句,多么传神地刻画出了犬时时欲食麋却又不敢的贪怯, 及不得不故作姿态以掩饰其本性的狡诈。最后,麋出门,人的制约作用消失,犬麋对立公开化,麋忘犬为敌,而犬见麋则“喜且怒”。喜者,麋送上门来;怒者,麋欲与为戏,不知好歹,这一心理状态也写得极为确切逼真。这样,“共杀食之”便是犬必然之行动,而“麋至死不悟”也就显得十分可笑了。 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①,得糜麑②,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③。自是日抱就犬, 习示之④, 使勿动, 稍使与之戏。积久, 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 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仰俯, 甚善, 然时啖其舌。三年, 麋出门, 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柳河东集·三戒》 【注释】 ①临江:唐时县名,现在江西清江县。畋(tian):打猎。②麋:即麋鹿,因其角似鹿而非鹿,头似马而非马,身似驴而非驴,蹄似牛而非牛,亦称“四不像”。麑(ni): 小麋,鹿子。③怛(da):惊吓,恐吓。④习示之: 经常给狗看。 【意译】 临江有个人打猎,捉到了一头小麋鹿,就把它养起来。小鹿一进家门,家里的一群狗就淌着口水,摆着尾巴扑了上来。主人见了很生气,喝住了群狗,还从此天天抱着小鹿接近狗,把鹿给狗看,教狗不许欺负它,慢慢地教它跟狗玩。日子一长,狗全能照主人的心意行动了。小鹿渐渐长大,忘了自己是头鹿,以为狗是自己真正的朋友,整天跟他们在一起厮混嬉戏,日益亲昵。狗因为害怕主人,所以只好跟鹿一起玩,虽然很要好,可还是常舔着自己的舌头。三年后,麋鹿有一次出门,看见路上有很多野狗,就跑过去想跟它们玩。野狗见竟有鹿自己送上门来,可真高兴;但见这鹿敢这么狂妄,又非常愤怒,就一起扑上去把麋鹿吃掉了,吃剩的骨头乱七八糟地散乱在大路上。可怜麋鹿直到死也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解说】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娇小可爱,或许是因为主人宅心宽厚,反正小鹿受到的待遇是够高的了,甚至主人家的群狗,也慑于主人的威严而强颜欢笑,与之嬉戏。悲剧的开端也就在这里了。这只麋鹿也够糊涂的,它竟以为“犬良我友”,悲剧也就发展了。安逸舒适的日子不过,麋鹿竟然走出家门,想和外犬嬉戏,——在主人庇护下逞能还不过瘾,还要逞能逞到外面去,外面可是主人管不到的地方,于是悲剧也发展到了高潮,野狗并没有原谅它的无知和鲁莽,而麋鹿也死了个稀里糊涂。临江之麋的悲剧原因,在于它不懂得时过境迁,须因时而化的道理。在家里,有主人的特殊庇护,因而它得以与群犬俯仰;外面的野狗可来不得主人那样仁慈,他们只知道有肉就吃。这只麋鹿不知己也不知彼,还是用不变应万变,结果野狗倒是马上把这头整鹿变成了支离破碎的骨头和肉,这也是顺理成章的。 【相关名言】 虚假的学问比无知更糟糕。无知好比一块空地,可以耕耘和播种;虚假的学问就像一块长满杂草的荒地,几乎无法把草拔尽。 ——意大利·坎图 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①,得糜麑②,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③。自是日抱就犬, 习示之④, 使勿动, 稍使与之戏。积久, 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 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仰俯, 甚善, 然时啖其舌。三年, 麋出门, 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柳河东集·三戒》 【注释】 ①临江:唐时县名,现在江西清江县。畋(tian):打猎。②麋:即麋鹿,因其角似鹿而非鹿,头似马而非马,身似驴而非驴,蹄似牛而非牛,亦称“四不像”。麑(ni): 小麋,鹿子。③怛(da):惊吓,恐吓。④习示之: 经常给狗看。 【意译】 临江有个人打猎,捉到了一头小麋鹿,就把它养起来。小鹿一进家门,家里的一群狗就淌着口水,摆着尾巴扑了上来。主人见了很生气,喝住了群狗,还从此天天抱着小鹿接近狗,把鹿给狗看,教狗不许欺负它,慢慢地教它跟狗玩。日子一长,狗全能照主人的心意行动了。小鹿渐渐长大,忘了自己是头鹿,以为狗是自己真正的朋友,整天跟他们在一起厮混嬉戏,日益亲昵。狗因为害怕主人,所以只好跟鹿一起玩,虽然很要好,可还是常舔着自己的舌头。三年后,麋鹿有一次出门,看见路上有很多野狗,就跑过去想跟它们玩。野狗见竟有鹿自己送上门来,可真高兴;但见这鹿敢这么狂妄,又非常愤怒,就一起扑上去把麋鹿吃掉了,吃剩的骨头乱七八糟地散乱在大路上。可怜麋鹿直到死也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解说】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娇小可爱,或许是因为主人宅心宽厚,反正小鹿受到的待遇是够高的了,甚至主人家的群狗,也慑于主人的威严而强颜欢笑,与之嬉戏。悲剧的开端也就在这里了。这只麋鹿也够糊涂的,它竟以为“犬良我友”,悲剧也就发展了。安逸舒适的日子不过,麋鹿竟然走出家门,想和外犬嬉戏,——在主人庇护下逞能还不过瘾,还要逞能逞到外面去,外面可是主人管不到的地方,于是悲剧也发展到了高潮,野狗并没有原谅它的无知和鲁莽,而麋鹿也死了个稀里糊涂。临江之麋的悲剧原因,在于它不懂得时过境迁,须因时而化的道理。在家里,有主人的特殊庇护,因而它得以与群犬俯仰;外面的野狗可来不得主人那样仁慈,他们只知道有肉就吃。这只麋鹿不知己也不知彼,还是用不变应万变,结果野狗倒是马上把这头整鹿变成了支离破碎的骨头和肉,这也是顺理成章的。 【相关名言】 虚假的学问比无知更糟糕。无知好比一块空地,可以耕耘和播种;虚假的学问就像一块长满杂草的荒地,几乎无法把草拔尽。 ——意大利·坎图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