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体
古代诗歌体裁。“乐府”是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汉代时期称由乐府机关采集、创作的诗歌为“歌诗”,魏晋六朝时期又称这些歌诗为“乐府”或“乐府诗”,刘勰《文心雕龙》和萧统《文选》均将其单独成类。乐府诗体本指这些由乐府机关收集的作品,后又用以指魏晋以后历代作家仿制乐府的诗歌作品。历代仿制作品的情况并不相同,有按照乐府旧曲谱,重新创作新辞入乐的诗歌; 有仿效乐府古题,继承旧乐府诗精神和艺术风格,而又不入乐的诗歌; 还有不用旧题,完全自立新题、新意,不入乐的诗歌。其中以仿效乐府古题而不入乐的作品最多。
乐府诗体打破两汉时期四言诗为主流的诗坛格局,它创造了不少杂言诗,为五言诗的发展、成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乐府诗歌中有不少叙事诗,如《孔雀东南飞》 等,形成中国古典叙事诗的高峰之一。南北朝乐府多以五言四句的短章为主要形式,间或有四言、七言和杂言体,这对后世“绝句” 的产生、发展有重要影响。
宋元以后,词、散曲和剧曲配合音乐,有时亦称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