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舆临王公大臣丧仪
明代王公大臣死,皇帝临其家吊丧的礼仪。《明史·礼志》: “乘舆临王公大臣丧仪:凡王公大臣讣奏,太史监择皇帝临丧日期。拱卫司设大次于丧家大门外,设御座于正厅中。有司设百官次于大次之左右。侍仪司设百官陪立位于厅前左右,引礼4人位于百官之北,东西向。设丧主以下拜位于厅前,主妇以下哭位于殡北幔中。其日,銮驾至大次,降辂,升舆,人易素服。百官皆易服,先人就厅前,分班侍立。御舆出次。丧主以下免绖去杖,衰服,出迎于大门外。望见乘舆,止哭,再拜,入于门内之西。乘舆入门,将军4人前导,4人后从。入至正厅,降舆,升诣灵座前,百官班于后。皇帝哭,百官皆哭。太常卿奏,止哭,三上香,三祭酒。出至正厅御座,主丧以下诣厅下拜位,再拜。承制官诣丧主前云: ‘有制。’ 丧主以下皆跪。宣制讫,皆再拜,退立于厅西。太常卿奏礼毕,皇帝升舆,出就大次,易服。御舆出,丧主以下诣前再拜退。皇帝降舆升辂,丧主哭而入。诸仪卫赞唱,大略如常。其公、侯卒葬辍朝礼,洪武二十三年 (公元1390年)定。凡公、侯卒于家者,闻丧辍朝三日。下葬,一日。卒于外者,闻丧,一曰。柩至京,三日。下葬,仍一日。凡辍朝之日,不鸣钟鼓,各官浅淡色衣朝参。初制,都督至都指挥卒,辍朝二日。永乐后更定,唯公、侯、驸马、伯及一品官辍朝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