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顶铁槎山
位于荣城市境南海滨。因“山如海上槎”,峰连九顶,故名。自古为“大东胜景”,甚奇秀。《山东通志》以“铁槎积翠,层霄仰贯斗之形;玉海环沧,夹岸控朝宗之势”联语写其胜。槎山多道教遗迹。有映阳洞,洞旁有沈浩墓。沈浩,明崇祯时京营参将,为奸臣所忌,挂冠东游,在映阳洞面壁三年而亡,葬于洞旁。洞西有八宝云光洞,金大定年间曾建有二进殿宇“延寿宫”,相传为道教“北七真”之一的王处一修炼之地。今存残碑断碣。王处一,号玉阳,牟平人,从道教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学道法,学成后在槎山创全真道“嵛山派”,后迁清凉山顶,开凿全真洞。明朝以后,道衰佛兴,洞中雕刻佛像,遂更名“千真洞”,洞名三字为明人仲楫所书。洞顶巨大石面上分布九个水池,古称九龙池,池中有鱼,池水久旱不涸,雨多不溢。附近又有咸水洞、龙泉井、仙人桥、山神庙、风动石、先生洞、学生洞等古迹。
九顶铁槎山
横卧于荣成市南部黄海之滨,海拔539米,面积45平方公里。因其峰连9顶(清凉顶、茶叶顶、凤凰顶、香炉顶、大刀顶、红花顶、龙井顶、狼虎顶、桌子顶),故称九顶铁槎山。自古即为大东胜境,是道教圣地。槎山苍松翠柏,景致优雅,峰洞相联,胜景迭出。尤以“八宝云光洞”著称。洞方约丈余,巨石盖顶。洞前有数座殿宇依次而立,以延寿宫最著名,后毁于战火。延寿宫遗址东侧,一雌一雄两株公孙树,枝叶繁茂,高入云天。洞西侧的五角枫树冠,垂下千根藤萝,青翠浓绿,随风飘荡。洞南一巨石上有一咸水洞,传说与大海相通,水位随海潮涨落。洞前架有一座“仙人桥”,据说奔腾的山洪流入桥下,即变平稳驯服,流过桥后,复又汹涌澎湃。更有龙泉井、石雕坟、菩萨庙、痒痒树等景致,拱围于石洞四周,联成一组清雅幽静,神奇秀美的景观,实是胶东著名的游览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