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床rǔ chuáng石榻。以石白似乳,故称。皮日休《寒日书斋即事》之一:移时寂历烧松子,尽日殷勤拂乳床。 乳床(一) 即石头的坐榻。因其色乳白,故名。《全唐诗》六一四皮日休《寒日书斋即事三首》之一:“移时寂历烧松子,尽日殷勤拂乳床。”详参《政和证类本草三·石钟乳》引陶弘景《本草别录》。 (二) 指石钟乳根部相联的地方,又名石床。据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岩洞》:“凡乳床必因石脉而出,不自顽石出也。”详参《政和证类本草三·石钟乳》。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石部 > 奇石 > 乳牀 乳牀 rǔchuáng 亦稱“石牀”。指石鐘乳根部。垂載乳石如牀,故稱。唐·皮日休《江南道中懷茅山廣文南陽博士》詩之一:“鶴雛入夜歸雲屋,乳管逢春落石牀。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三·石鐘乳》集解引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仰視石脈湧起處,即有乳牀,白如玉雪,石液融結成者。乳牀下垂,如倒數峰小山。”一説,指大的石鐘乳。清·屈大均《廣東新語·石語》:“乳源縣西有乳巖,乳大者曰乳牀,小曰乳枝。”參閲《本草綱止·金石三·殷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