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謂“箜篌”之俗稱。始見載於《明會典》。《續文獻通考·樂十·二十絃》:“明朝賀丹陛樂(洪武二十六年定):二十絃八。中宫女樂同。朔望朝參:二十絃。二大宴丹陛樂同。”注:“臣等謹按,二十絃,古無此樂器名。《文獻通考》于‘大小箜篌’條下,但言七絃云云,十三絃云云,未嘗指言大者幾絃,小者幾絃。于‘箜篌’條則云二十二絃。《元·禮樂志》不著絃數,而云加軫二十,即絃數可知。《明會典》乃明言二十絃,則二十絃殆即箜篌之俗名也。《會典》于大樂及東宫樂器,俱只有箜篌而無二十絃。王圻《續通考》載丹陛大樂、中宫女樂等,俱只有二十絃而無箜篌,意者同物異名而稱之或不一耶? 《明史·樂志》有箜篌,復有二十絃,然錯出而未嘗並列,是一是二,不能無疑。姑附于箜篌之後,更俟詳考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