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庭东汉时对匈奴南北两单于庭的称呼。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匈奴左贤王蒲奴立为单于。右薁鞬日逐王比以己为前单于长子不得立, 怀怨, 率部南迁, 于二十四年为南边八部大人共立为呼韩邪单于(亦作䤈落尸逐鞮单于), 附汉, 先后建庭于五原西、西河美稷(今山西汾阳西北),称南单于庭。与留居漠北控制西域诸国的北单于庭相抗。《后汉书·南匈奴列传》称作二庭。 二庭东汉时对匈奴南北两单于庭的称呼。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匈奴左贤王蒲奴袭单于位,右薁鞬日逐王比以己为前乌珠留若鞮单于长子,不得立,怀怨恨,遣使奉献匈奴地图于汉,为单于所疑,惧诛,起所领南边八部众备战。二十四年,被八部大人共立为䤈落尸逐鞮单于(袭祖父尊号,又称呼韩邪单于),附汉,先后建庭于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西、西河郡美稷县(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史称南庭。留居漠北之蒲奴单于为北庭。 二庭指东汉时的南、北匈奴单于。东汉建武二十四年(48),匈奴右薁鞬日逐王比自立为呼韩邪单于,率众南降汉,屯居于五原西部塞,后又徙云中、美稷、朔方、定襄、雁门一带,依汉与留于北边的蒲奴单于相抗。于是匈奴分裂,始有南北单于之分,《后汉书·南匈奴传》称之为“二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