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郎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郎神

二郎神

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宋词以柳永所作为最早。双调一百零四字,上下阕各五仄韵。另有《转调二郎神》,一名《十二郎》,双调一百零五字,仄韵。其首句较《二郎神》多一字,句读亦颇有不同。又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均入商调。南曲较常见,字句格律与词牌异,用作过曲。南曲商调另有《二郎神慢》, 字句格律与词牌同,用作引子。

☚ 永遇乐   拜星月慢 ☛

二郎神

二郎神

❶小说戏曲人物。在小说《西游记》中,为玉皇大帝外甥,神通广大,曾将悟空捉至天宫。在小说《封神演义》中,姓杨名戬,曾佐姜子牙伐纣,屡建战功。宋元南戏有《刘锡神香太子》、元杂剧有《沉香太子劈华山》、清长篇宝卷有《沉香宝卷》、京剧有《宝莲灯》(又名《芒砀山》或《劈山救母》)等,均写二郎干涉其妹华山圣母爱情,以及其甥沉香劈山救母故事,但具体情节不尽相同。《朱子语录》等载:秦将李冰驻守蜀中,命次子二郎凿离堆山开渠引水,在灌口斩蛟,死后民间祀为二郎神。或以为二郎神即李冰,或晋代邓遐,或隋代赵昱。
❷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❸曲牌名。

☚ 太上老君   哪吒 ☛
二郎神

二郎神

传说中的戏神。清李渔《比目鱼》传奇第七出《入班》:“凡有一教就有一教的宗主。二郎神是做戏的祖宗。就象儒家的孔夫子,释家的如来佛,道家的李老君。”传说中的二郎神,已知者有四:一、秦李冰子二郎;二、隋赵昱;三、神话人物杨戬;四、晋邓遐。明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称“予闻清源,西川灌口神也”,又佚名著元杂剧《二郎神醉射锁魔镜》第一折白文中云:“吾神姓赵名昱,字从道。”因任嘉州太守时入水斩蛟,白日飞升。“灌江人民就与吾神立庙,奉天符牒玉帝敕,加吾神为灌口二郎之位、清源妙道真君。”《二郎神锁齐天大圣》杂剧赵昱白文亦与此略同。故或以为被称为“ 二郎神”、“西川灌口神”、“清源师”之戏神,当即为赵昱。然何以尊赵昱为戏神,仍不能详。

☚ 清源师   田公元帅 ☛

二郎神

二郎神

梁辰鱼 《浣纱记》



前腔 换头 前人

正格十句:3,7,7。4,6。7,7。3,5,4。换头格十句:2,4,4,7。4,6。7,7。3,9。换头格前三句,与正格前二句不同,以下全同。正格第九句第一字为领句字,领起下四字二句;换头格改为上三下六式的九字句,句式虽变而总字数相同,字格不变。连用二支时,可以全作第一式,亦可全作第二式。末句九字,有减二字而作上三下四式七字句者。〔二郎神〕常连用二支,第二支换头;亦可仅用一支,用正格。《西楼记·错梦》一支而用换头格,仅见。套数首牌。常联用〔集贤宾〕、〔啭林莺〕、〔莺啼序〕、〔黄莺儿〕、〔簇御林〕、〔琥珀猫儿坠〕等曲牌成套。与引子〔二郎神慢〕不同,引子同词牌。《飞丸记·戟户逢章》题〔二郎神慢〕,“慢”字误衍。《牡丹亭·玩真》〔二郎神慢〕,“慢”字亦误;且此曲末三句犯〔黄莺儿〕,《牡丹亭格正》已改题集曲〔二莺儿〕。以〔二郎神〕为主的集曲有〔二贤宾〕、〔二啼莺〕、〔二郎抱公子〕(亦作〔二莺儿〕,与《牡丹亭》不同)、〔二郎画眉〕,见《南词新谱》、《南词简谱》。
☚ 金络索   集贤宾 ☛
二郎神

二郎神

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二郎神慢》、《转调二郎神》、《十二郎》。见宋柳永《乐章集》。此调《词律》卷一五、《词谱》卷三二列之。《词谱》并谓:“此调有两体,前段起句三字者,名《二郎神》;前段起句四字者,名《转调二郎神》。其前段第三、四句,后段第四、五句,第六、七句,及两结句读,亦不同。《词律》疏于考证,以转调为本调,误矣。”起首三字者,《乐章集》注商调(夷则商),《词谱》以柳永“炎光谢”一首为正体,双调,一百零四字,上片八句五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起首四字者,则举徐伸“闷来弹鹊”一首为正体,双调,一百零五字,上片十句四仄韵,下片十一句五仄韵。又列别体七种。

☚ 二色莲   二色宫桃 ☛

二郎神

南曲牌,为商调过曲。《南词定律》正格为:十一、八、五六、七七、三九,共8句8韵26板。或可少押。例:“炉烟绕对银釭这羞颜怎靠。笑女伴相依谁可料。我裙钗不惯,教人怎度良霄。你忘却笼头金凤小,因甚的花冠侧倒?(合)他闷无聊,为惜别萱堂玉筋频抛。”(《碧玉串》)首句11字,必在第3字处读断,并押韵。此调换头为: 二八、八、五六、七七、三九,共9句28板,首2句不同。例:“嗟呀,心忧貌苦真情怎假。为你着公婆珠泪堕,我公婆自有,不能够承奉杯茶。你比我没个公婆得承奉呵,不枉了教人做话把。(合)你公婆,为甚的双双命掩黄沙?”(《琵琶记》)《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共录5格,其正格为:三七七、四六、七七、三九,共9句8韵,或可少押。与《南词定律》正格相比,首句11字拆成3字、7字两句,第2、3句8字句作7字句,第4句5字句作4字句。例:“真如境,看朵朵昙花靓色娇,正玉宇无尘香烟袅。金炉不断,光明灯焰冲霄。何幸今宵瞻圣表,试稽首虔诚祝告。(合)法轮高,喜金雀盟坚再会蓝桥。”(《金雀记》)“换头”与《南词定律》相比,字数也稍有参差。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谓此词出自词牌,实质不同,乃本宫引子〔二郎神慢〕与词调同。

二郎神 - 可可诗词网

二郎神

词牌。本唐教坊曲名。任半塘《教坊记笺订》云,二郎神之本事有二说:秦李冰次子在蜀之灌江、隋赵昱在吴之灌口,均以灵异,被称为‘二郎神’。唐曲未知何指。“宋人借旧曲名另创新调。柳永《乐章集》入“林钟商”。徐伸所作此调,名〔转调二郎神〕。吴文英《梦窗甲乙丙丁稿》,名〔十二郎〕。《词谱》以此调上片起句3字者,名〔二郎神〕;上片起句4字者,名〔转调二郎神〕,两者共列9体,俱为双调、慢词。〔二郎神〕以柳永词(炎光谢)为例,共104字,上片8句、5仄韵、52字,下片10句、5仄韵、52字。

古代爱情诗词《》二郎神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二郎神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
 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飚
 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
 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
 粉面、云鬓相亚。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
 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这首词写的是“七夕”天上人间欢聚的情景。
 牛郎和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故事之一,它的形成和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有关。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但还没有完整的情节, 只是说: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大概到了东汉,较完整的情节才告形成,这从《古诗十九首》里的《迢迢牵牛星》一首中可以看得出来。魏、晋以后,这个故事广泛流传。至于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时间是七月七日之夕,最早见于周处的《风土记》,又见于吴均的《续齐谐记》(均见《初学记》卷四引)。南朝诗人以此题为赋和诗的为数不少。在唐朝,唐明皇和杨贵妃的七夕夜半私语以及白香山对其事的出色描写,“连理”、“比翼”遂成为表现情爱的典型语言。本来是人间的情爱反射到天上的牛郎、织女;牛郎、织女又把它折射到人间来,乃成为诗、词里的热门题材之一。在宋词里以秦少游的《鹊桥仙》最为弛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传诵至今而不衰。而早于秦词的柳永这首《二郎神》,却为他的《雨霖铃》一类的词所掩,不甚为人所知。其实它和秦词可以称为“双璧”,说不定秦词还是受它的启发而成。
 上阕写天上,分三层叙写:
 首句至“玉钩遥挂”是第一层,写七夕夜景。七夕处在初秋,“炎光谢”表明了夏日骄阳的威力已经收敛,还有天公作美:“过暮雨、芳尘轻酒。”傍晚时分,一阵微雨过后,尘土不扬,暑气亦销。“乍露冷风清庭户”,承前两句而来,这是人们在初秋微雨过后的感受,一个“乍”字表明了人们在解脱漫漫长夏的燠蒸之后的愉快心情。“清庭户”三字并隐伏下阕词意。“爽天如水,玉钩遥挂”,承“暮雨”而来。这时人们仰望太空,只见碧天如水,悬挂着一弯新月。说它是“玉钩”,表明了它的皎洁无伦的动人形象。这一层的描写为牛郎、织女的相会创造了极为优美的环境与气氛。“应是星娥嗟久阻”两句是第二层,写牛郎与织女相会。牛郎在银河之东,织女在银河之西,盈盈一水,相隔经年,有说不尽的相思情意。相会的时日,终于盼到。因为“嗟久阻”,要“叙旧约”,所以“飚轮欲驾”。“飚”本来是指暴风,狂风,这里却和“轮”字搭配起来,形容最轻最快的车。这是词人的创造性的语言,只有用这个词才能表达出织女盼望和亲人相会的急迫心情。“极目处”两句是第三层,再写人们对太空的仰望。目力所极之处,只见微明的银河里充满着繁星,斜挂天空,好象要倾泻下来,一抹轻云在向着它缓缓地移动,莫非就是织女所乘的“飚轮”么? 大概是的吧! 至于织女和牛郎相会时的情景,她和他之间说不完的离恨别苦,道不尽的柔情蜜意,人们只有凭各自的生活体验去作补充或想象。
 下阕写人间,也分三层叙写:
 过片两句是第一层,绾上启下。是啊,人世间再也没有比吉日良辰亲人相聚更值得珍视的,任何稀世之宝与之相较,都将失去光辉,说它是“古今无价”,是词人对有生俱来对情爱的追求的最高评价。“运巧思”两句是第二层,插叙“乞巧”。据晋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这种习俗在建国前广大农村仍然流行,大多是姑娘们约好伙伴,集体活动。在淡淡的月光里,要把一根彩线穿过针孔,不要说七孔,就是一孔,也不是那么容易。但这正是年轻姑娘们大显手身的时机。可以想见,在此夜的神州大地上,在多少人家的高楼里,集聚着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们,映着月光,轻挽罗袖,缓伸玉腕,各自表演着灵巧的手工。她们所“乞”的不仅是织女的“巧”,更重要的应该是象织女那样得到一个衷心相爱的伴侣。她们一边在穿针,一边在潜祈默祷;她们的鬓影或高或低,相互映衬,构成了人世间最美的一幅画面,“抬粉面、云鬓相亚”是对这幅画面最精粹的描写,称得上是全词的警句。“钿合金钗”两句是第三层,写“情话”。人所共知,“钿合金钗”一句是从白香山《长恨歌》中的“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两句以及“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两句化来,但只是借用来描写现实生活中无数的多情男女的夜半私语。他们在“回廊影下”,倚肩携手,立下了海誓山盟,相伴终身,并回应了上阕的“清庭户”句。这又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歇拍三句是第三层,总收全词,表明了词人的祝愿:愿有情人都能称心如意,尽情欢悦,莫负佳期!
 柳永是北宋慢词的主要创制者,他的词以铺叙见长。在各种长调里,他都能作到一气贯注,针线细密,委婉尽意。以这首词而论,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所叙写的重点是在下阕,也就是说,写牛郎、织女的相会只是陪衬,重点是在人间。在上阕里他着重描写了七夕的雨后风光,对于牛、女的相会只一句带过,即转入对人们仰望情景的描写。下阕里写了“乞巧”与“情话”两个场面,而后者正是从前者发展而来,两者之间有内在的紧密联系。层层勾勒,脉理分明。在造句用语上,明丽自然,不事雕琢,实际上是千锤百炼而成,化用前人的诗语入词,浑然无迹。例如上阕首句“炎光谢”,看似平淡,却是从南朝诗人刘铄《七夕》咏牛女诗“秋动清风扇,火移炎气歇”两句化出;“爽天如水,玉钩遥挂,”乃化用唐人赵嘏名句“月光如水水如天”(《江楼怀旧》)及南朝诗人鲍照名句“始出西南楼,纤纤如玉钩”而成;“微云暗度”是化用唐诗人孟浩然诗句“微云度河汉,疏雨滴梧桐”而成。其他不列举。从这里可以看出柳永诗学功底的深厚以及诗与词的发展的关系。柳永的后辈秦少游、周美成等益工于熔铸前人诗语入词,但不能不推柳耆卿为凿轮大手。柳耆卿早期在功名上不得意,长期浪荡江湖。他的《乐章集》里大多是写羁旅行役,以抒发离愁别恨,调子低沉而婉转,正所谓“浅斟低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者是。也有一些词写得高华明快,反映出词人开朗的胸怀,如《望海潮》(东南形胜)的铺写杭州的繁华。这首《二郎神》自始至终倾注着词人对现实生活的激情,他的关切世上男女幸福生活的一颗赤诚的心,好象在随着层层铺叙而跳动。高情逸韵,沁人心脾。说它可与秦少游的《鹊桥仙》并称“双璧”,似非过言。

古诗词《二郎神》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二郎神

登燕子矶秋眺

岷峨万里,见渺渺、水流东去。指远近关山,参差宫阙,起灭长空烟雾。南望沧溟天边影,辨不出、微茫尽处。叹三楚英雄,六朝王霸,消沉无数。

从古长江天堑,飞艎难渡。自《玉树》歌残,金莲舞罢,倏忽飞乌走兔。燕子堂前,凤凰台畔,冷落丹枫白露。但坐看、狎鸥随浪,渔父扁舟朝暮。

燕子矶在今南京市北观音山上,丹崖翠壁,有磴道盘曲而上,俯瞰长江,因形如飞燕,故名。作者登燕子矶观赏长江秋色,联想起六朝兴亡事迹,深有感触,写下了这首怀古词。

上片以描绘燕子矶头所见长江景色为主。“岷峨万里,见渺渺、水流东去。”开篇总写长江气势。“岷峨”,四川的岷山、峨眉山。这里泛指长江上游。作者先远眺长江上游,然后目送它渺渺人海,视野辽阔,气势雄伟。“指远近关山,参差宫阙,起灭长空烟雾。”这一韵由江水写到陆地。“远近关山,参差宫阙”,伏下片由此而产生的怀古联想。“起灭长空烟雾”,谓长空烟雾时生时灭,远近景物变幻无常。把“关山”“宫阙”摆在变化无常的背景中来描写,便使人联想到历史上的盛衰兴亡亦复如此。下面把目光移向南方天际:“南望沧溟天边影,辨不出、微茫尽处”。“沧溟”,大海。天边大海,影影绰绰,已与长空混为一体,际涯莫辨。此时由空间延伸之辽远,连类而及时间流驶之悠长。南京为六代帝王之都,于是引出思古之情。“叹三楚英雄,六朝王霸,消沉无数。”三楚”,泛指长江流域广大地区。“六朝”,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皆以南京为都城。三楚地区的英雄事迹,六朝时代的帝王霸业,随着时间的流驶,不知消沉了多少!这一韵总写怀古,由“秋眺”引申而出,开启下片怀古的具体内容。

“从古长江天堑,飞艎难渡。”换头从长江天险说起,把自然景物与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既遥应开头,又为下文作铺垫。“飞艎”,行进迅疾的战舰。六朝王霸都曾凭借长江天险,偏安东南,但未有因天堑可恃而不败亡的。这里先扬一笔,接下去跌出六朝亡国史实。“自《玉树》歌残,金莲舞罢,倏忽飞乌走兔。”“《玉树》”,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时的艳曲。后主日与嫔妃佞臣赋诗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卒为隋所灭。“金莲”,《南齐书》:东昏侯凿金为莲花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步步生莲花”。东昏侯与潘妃淫乐无度,终遭废黜。“歌残”、“舞罢”,形象地写他们的败亡。“飞乌走兔”,语本唐韩琮《春愁》诗:“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言日月如梭。这一韵以陈后主、齐东昏侯为代表,指出六朝帝王多因荒淫而致亡国,当年的霸业倏忽之间便成了历史陈迹。“燕子堂前,凤凰台畔,冷落丹枫白露。”写六朝昔日繁华而其故都今已冷落荒凉。“燕子堂”,指东晋时王谢等贵族所居的乌衣巷。唐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为此所本。“凤凰台”,相传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有凤凰来集,乃筑此台。李白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登金陵凤凰台》)词意盖从李诗得到启发。“冷落丹枫白露”切秋景,以见衰飒凄清。以上两韵,从人、地两个方面形象地概括了建都南京之封建王朝的一部兴亡史,是上片末“三楚英雄,六朝王霸,消沉无数”的具象化。这里吊古,联系当时政治现实,实含有伤今的意思。煞拍仍回到所见长江景物上来:“但坐看、狎鸥随浪,渔父扁舟朝暮。”开篇写长江,从大处落墨,这里则自细处着笔。《列子》云海上有人好鸥鸟者,旦而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至者百数。其父曰:“吾闻鸥从汝游,试取来,吾从玩之。”曰:“诺。”明旦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这个故事说明人无机心,鸥鸟也可相处。作者在凭吊历史兴亡之后,不禁羡慕起江上那朝朝暮暮随波逐流、与鸥鸟相游的渔父来。他们没有机心,逍遥世外,何等超逸!这里表现出作者企求自我解脱、忘情人世烦恼的心态。

朱一是擅画山水,其山水画有“淡远空阔”的特点,本词亦有此艺术特色。词中由眼前景物追溯历史兴亡,把辽阔的空间与悠久的时间结合起来。写景处大笔挥洒,不加藻饰,气势开阔,反映了作者开放的胸襟。怀古时则选取与南京有关的代表事例,高度概括。怀古与写景,时空交织,今古纵横,气氛情调和谐一致。这种词风略近于北宋苏轼。


二郎神 - 古代制度 - 可可诗词网

二郎神

 道教崇奉之神。二郎神有两个原形,一是,秦代时,蜀郡守李冰之次子,称李二郎。因他曾协助其父修四川灌县西北岷江有功,百姓尊敬他,修“二郎庙”祭祀他。二是,《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的杨戬,“杨二郎”。

二郎神 - 佛道圣经文学 - 可可诗词网

二郎神

 

杨无咎

清源寿辰


 炎光欲谢,更几日,熏风吹雨。共说是天公,亦嘉神贶,特作澄清海宇。灌口擒龙,离堆平水,休问功超前古。当中兴,护我边陲,重使四方安堵。新府。词庭占得,山川佳处。看晓汲双泉,晚除百病,奔走千门万户。岁岁生朝,勤勤称颂,但可民灾无苦。荐尊俎,愿得地久天长,协佐皇都。

 
 这首词,是南宋隐士杨无咎所作。词牌为《二郎神》,词题为《清源寿辰》。《灌江定考》载,宋太祖景德年间“追封二郎神为清源妙道真君”;《八闽通志》载,“宋真宗加封清源妙道真君”;《宋史》载,徽宗政和七年下诏修神保观,供奉二郎神;元代无名氏有诗《清源真君六月二十四日生辰疏》。看来,这是一首以《二郎神》这个词牌,而庆“二郎神”寿辰的词,词牌与词题妙合神契,用以颂扬一位神奇的治水英雄。
 词的上阕颂扬二郎神的治水功绩。首句以大自然的正常变化入词,写炎热的晴日渐去,没过几天,又是一阵和风吹雨。紧接着,写人们都纷纷传说,这种风调雨顺都是由于天公保佑,也是由于有神的赐予,特别为百姓们澄清了海内的祸患。词中“贶”读如况,是赐予的意思。下面一句详写二郎神治水的功绩:他在四川灌口擒龙;他凿通离堆平息水患。这样大的功劳,不用问,一定是超过前代古人所为的。第四句写,当今正值国家中兴之际,护边陲、安四方之任,也要请二郎神承担。这上阕4句,句句不离对二郎神的颂扬、褒赞,只是角度略有变化,由自然而社会,由历史而至现今。
 词的下阕表现老百姓对二郎神的崇敬。写出人们在山川佳处为二郎神修庙观、享香火,就连文人们创作的词牌中也让一席给《二郎神》。试想,二郎神居于如此的礼赞与供奉之中,早上,他会于双泉边汲水;晚上,为了驱逐人们的各种病痛疾苦,而奔走于千家万户。而百姓们呢?只要能使他们无灾无苦,他们会年年来朝拜、经常称颂二郎神的功德。他们会献上丰厚的祭品,请求神祇帮助解民疾苦、助国家中兴。下阕,句句饱含着人们的崇敬之情与殷切的期望。这种崇敬与期望已经升华为一种信仰,反映了战乱时代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
 从杨无咎的这首词中,我们可以了解,在宋人眼里,二郎神是一位擒龙治水的英雄,是一尊消灾除病的神灵。在老百姓看来,二郎神姓甚名谁都不要紧,也不关心他属于佛家还是道家,只要他对百姓做过好事,庙里的香火总是兴旺绵延。
 二郎神究竟是谁?答案往往颇为含糊。自古以来,对二郎神有多种解释。
 其中流传较早、较广泛的一种解释为:二郎神就是治水的李冰。《史记·河渠书》曰:“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饷其利。”《华阳国志》卷三有:“周灭后,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冰能知天文地理。时青衣有沫水出蒙山下,伏行地中,会江南安触山胁混崖,水脉漂疾,破害舟船,历代患之。冰发卒凿平混崖,通正水道。”文中“混崖”即词中“离堆”。《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五一引《江西通志》“清源庙”条载:“庙在浮梁新田。旧传神姓李名冰,秦孝公时守蜀,作五石牛以压水怪,立祠灌口。”等等。传载相踵,不一而足。李冰系四川历史名人,实有其人、确有贡献,这是无庸置疑的。李冰享祀,自秦汉以来未曾间断。川人奉祀在情在理;后世以为江水之神,川外亦修庙,也未为不可。但李冰之祀始于秦汉,而二郎神之称始见于唐代,因而,有人认为李冰并非二郎神,李冰实际上是李二郎的前身。
 第二种解释为:二郎神就是李二郎。如《事物纪原》卷七:“元丰时,国城之西,民立灌口二郎神祠,云神永康导江县广济王子。王即秦李冰也。《会要》所谓次子郎君神也。宋后敕封灵惠侯。”以及一些典籍、方志、丛考中的有关的记载都可做为佐证。诸位二郎神中,以李二郎神的影响最大。这是因为五代以来,它得到了历代帝王的认可,这也就是造成宋代以来二郎神名头大盛,二郎之享川内川外所在多有的原因之一。
 第三种解释为:二郎神就是赵昱。《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载: “清源妙道真君,姓赵名昱,从道士李珏隐青诚山。隋炀帝知其贤,起为嘉州太守。郡左有冷源二,河内有犍为老蛟,春夏为害,……昱持刀入水,有顷,其水赤,石崖崩,吼如雷。昱右手持刃,左手持蛟首奋波而出。……民感其德,立庙于灌江口,奉祀焉,俗曰灌口二郎。”这种说法始见于宋时《龙城录》,与李二郎之说大致同时,这完全是道教捧起来的二郎神。
 第四种解释为: 二郎神就是杨二郎杨戬。道家既捧出了赵昱,佛家也不甘落后。《西游记》第六回: “(观音)菩萨道: ‘乃陛下令甥显圣二郎真君,见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诛六怪,又有梅山兄弟与帐前一千二百草头神,神通广大。’”于是二郎神又归于观音菩萨麾下,观音菩萨助他擒龙斩蛟,而且还给他添了一只象征智慧和法力的眼睛,使他成了佛门神将,甚至于家喻户晓了。这种近代民间最流行的说法,实际上是最无稽的说法。
 此外,宋初所信奉的二郎神又认为是蜀汉王孟昶,或是送子之神张仙; 又有人说二郎神为 《晋书》上有传的邓遐; 或又以为是印度神中毗沙门天王的第二子独健。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历史上对二郎神的解释已颇为热闹,近年来,又有人据1974年灌口出土的圆石雕考证出 “二郎原来是两个神石人”,是李冰石像旁手扶治水工具的侍从神像。
 至此,我们可以透过民间传说的迷雾、和尚道士的编造、文人墨客的附会、现代学人的考证,看到二郎神由真人而石人、而神像,由治水的英雄李冰变为百姓尊奉的神灵、再变为或儒、或道、或小说家们创造出的子虚乌有的过程。而且看到,尽管二郎神姓氏颇多、名号不一,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正如杨无咎 《二郎神》词中所写的二郎神是 “当中兴,护我边陲,重使四方安堵”、“但可民灾无苦”的历代百姓们崇拜的神。也可以说,二郎神的造神过程正是人民对自身力量的肯定,是自我力量的对象罢了。而南宋隐士杨无咎本人名声不大,但 《二郎神·清源寿辰》词却千载流传,这不能不说是叨了二郎神的灵光。

二郎神

民间传说中的神名。《朱子语类》:“蜀中灌口二郎庙,当时是李冰因开离堆有功立庙,今来现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个儿子。”但后来的民间传说甚不统一。《封神演义》称其名为杨戬。《宝莲灯》则云为三圣母之兄。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二折:“比及问五陵人,先顶礼二郎神。”《西游记》第六回:“贫僧所举二郎如何? ………果有神通,已把大圣围困。”

二郎神èrlángshén

〈名〉对二道贩子的戏称。
 ◇ 二郎神系皖西重镇六安市居民对“二道贩子”的尊称。(新观察.1983.4)
 ◇ 近些年,兴福镇冒出来2000多个走南闯北的“二郎神”。(人民日报.1994.2.7)

二郎神

二郎神

曲牌名。属南曲商调。据清·周祥钰《九宫大成谱》,字数定格及韵式作三、七、七、四、六、七、七、二、三、六 (十句)。用作过曲。如《琵琶记·廊会》中赵五娘照镜所唱“容消洒,照孤鸾叹菱花剖破”一段即是。

☚ 玉芙蓉   锦缠道 ☛

二郎神

即《灌口二郎初显圣》简称。

二郎神

四川民间影响最大的俗神之一。关于此神的传说很多,说法不一。❶一说为蜀郡守李冰。秦昭襄王时李冰为蜀郡守,治理岷江,灌田万顷,又便航运,造福川西平原。后世感其德,被奉为灌口神,自秦汉立祠庙祭祀。传说李冰治水时,曾与江神斗杀,今存斗犀台古迹。
❷一说为李二郎。二郎是否为李冰儿子,唐以前史无记载。宋后,称其为李冰第二子,并传治水时,出力甚多,曾与同伴七人诛杀孽龙,解除水患。民奉为二郎神,入崇德庙 (今二王庙) 与李冰同祀。宋、元、清屡有封号。
❸一说为青城道士赵昱。传说赵昱字仲明,事道士李珏,隐居蜀中青城山。隋炀帝闻其贤,拜为嘉州 (今乐山) 太守。时有老蛟龙为害百姓,持剑入水杀之。隋末天下大乱,弃官隐去,不知所终。后江水大涨,蜀人见其骑白马挟弹弓牵猎犬越江流而过。百姓感德,在灌江口立庙,称为灌口二郎神。此外,还有指二郎神为邓遐或杨戬者。全国各地多建有二郎神庙,而以都江堰市二王庙为最古。

二郎神

文学故事人物。姓杨名戬,玉皇大帝的外甥。神通广大,生有三只眼睛,会七十二变,手使三尖两刃枪。性格类型较复杂,曾战败孙悟空,将孙捉至天宫(见《西游记》);助姜子牙伐纣,屡建战功(见《封神演义》;又干涉其妹华山圣母的爱情,将圣母压在华山之下(见《沉香救母》)。

二郎神

Er-Lang God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5 19: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