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五倍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木部 > 根皮 > 五倍子
五倍子  wǔbèizǐ

亦稱“文蛤”、“百蟲倉”。漆樹科植物鹽膚木或青楊等植物樹葉上的乾燥蟲癭。前者所生稱“角倍”,後者所生稱“肚倍”。角倍呈不規則囊狀或菱角狀。黄棕色至灰棕色。有灰白色軟滑絨毛。壁薄;肚倍呈紡錘形囊狀或長圓形,外表毛絨較少,較角倍光亮。主治肺虚咳嗽,久泄脱肛,自汗盗汗,遺精,崩漏。唐·陳藏器《本草拾遺·木部·五倍子》:“治腸虚泄痢,熟湯服。”明·王圻等《三才圖會·草木九·五倍子》:“九月採子,曝乾,一名文蛤,一名百蟲倉。”

五倍子

五倍子【同义】总目录


五倍子百虫仓

五倍子galla chinensis

涩肠止泻药。出《本草拾遗》。见《安骥集药方》。又名文蛤、百虫仓、木附子、角倍、杜倍。为倍蚜科动物五倍子虫Melaphischinensis(Bell)Baker的蚜虫寄生于漆树科盐肤木Rhuschinensis Mill.等的嫩芽叶柄中所生成的囊状虫瘿。采集后, 入沸水中煎3~5分钟, 将内部仔虫杀死, 晒干。生用或煅用。主产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湖北、广西等地。酸, 平。入肺、胃、大肠经。功能止泻止血, 收敛消肿。主治: ❶牛、马胃肠出血,与槐花炭、地榆炭、黄芩、当归尾、桃仁配伍。
❷牛血虚脱肛, 与乌梅、木瓜、卷柏、玉米壳、苎麻根配伍(《抱犊集》)。
❸骆驼脱肛, 与密陀僧、木鳖子、龙骨、白矾、藁本配伍。
❹牛漏蹄, 与血竭、海螵蛸、黄蜡配伍。
❺牛阴茎外伤出血, 与梅片配伍。牛、马9~30克; 猪、羊3~12克。为末或煎汤灌服, 或外用。实热咳嗽, 积滞未清之泻痢忌服。本品含大量五倍子鞣酸及没食子酸, 并有树脂、脂肪、淀粉等。具有收敛作用。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以及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抑菌或杀菌作用。


五倍子Chinese gallnut

由瘿绵蚜科的一些种蚜虫,寄生在漆树科盐肤木属的盐肤木等植物叶上营寄生生活时,寄主幼嫩组织受到蚜虫机械的和化学的刺激,局部呈畸形生长,膨大而成的不规则圆形、纺锤形,具角状突起或外观如花的囊状瘿体。在蚜虫营生过程中,一面摄取寄主植物养分,同时分泌含有大量酵素的唾液,通过刺伤处进入形成层,使附近细胞代谢作用增强,刺激细胞分生。蚜虫在瘿内不断繁殖、取食,瘿体不断膨大。最初瘿内仅有一头蚜虫,经繁殖几代,数量巨增。最末一代成为有翅蚜后,壳体爆裂,飞出瘿体,迁移到冬寄主(一类藓类植物)上越冬。来年再飞到盐肤木等寄主树上营生繁殖,再形成五倍子。
简史 中国最早有关五倍子的记载始于《管子·地员篇》。晋代郭璞所注《山海经》载:“今蜀中有本,七八月中吐穗。穗成,有如盐粉著状,可作酢羹。”唐开元中,陈藏器《本草拾遗》载:“盐肤子生吴蜀山谷,树状如椿。七月,子成穗,粒如小豆,上有盐似雪,可作羹用是也。”宋人《开宝本草》载:“五倍子味苦、酸平、无毒。”宋代苏颂《图经本草》载:“五倍子以蜀中为胜,生于肤木叶上,七月结实,无花……其实青,至熟而黄,九月采子爆干,染家用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肤木即盐肤木子也,……五六月有小虫如蚁,食其汁,老则遗种,结小球于叶间。……初起甚小,渐渐长坚。其大如拳,或小如菱,形状圆长不等。……山人霜降前采取,蒸杀货之,否则虫必穿坏,而壳薄且腐矣。”“皮工造为百药煎,以染皂色,大为时用。”1888年德国人用五倍子制造黑色染料和鞣料。继后欧美工业国用五倍子生产没食子酸(棓酸)和焦性没食子酸(焦棓酸)作医药、染料和照像用显影剂,五倍子成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五倍子利用的研究,40年代开始生产单宁酸、没食子酸,1982至今已大量利用五倍子生产单宁酸。
五倍子生产条件 生产五倍子必须具备的条件是:有适于棓蚜虫、夏寄主树和冬寄主藓都能正常生长繁衍的生态环境。同时具备棓蚜虫、夏寄主树和冬寄主藓。生态环境中,气候对五倍子生产起着极重要的作用。五倍子产区的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日多,云雾多,日照少,湿度大,全年无干季或干季不明显。角棓和肚棓产区的气候条件见下表。
中国已报道有14种棓蚜虫,如角棓蚜、棓蛋蚜、肚棓蚜、枣铁棓蚜、棓花蚜等;所形成的五倍子按外观、寄主树和质量等可归纳为角棓、肚棓和棓花三大类。角棓和肚棓类棓子单宁含量较高(65~70%左右),质量好。棓花单宁含量较低(35%左右),产量少,但也有利用价值。
棓蚜需两类寄主交替寄生才能完成生活史,在夏寄主树上结出棓子。中国各种棓蚜虫的夏寄主树有3种:盐肤木、红麸杨和青麸杨。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

角棓和肚棓产区气候条件表

气 候 条 件角棓产区肚棓产区
年平均温度(℃)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10℃积温(℃)
年平均降水(毫米)
全年≥0.1毫米雨日(天)
年平均相对湿度(%)
年日照时数(小时)
日照百分率(%)
16.2
44.1
-10.4
4 966.2
1241.8
173.8
80.6
1 208.4
27.2
15.9
43.4
-14.4
4 738.4
917.5
128.5
73.8
1 748.3
39.6
和西北省(自治区)未见报道外,其他省(自治区)皆有盐肤木,且分布广而数量多。其他两种多分布于陕西、湖北、四川、湖南、云南、贵州等省。夏寄主树容易种植,栽植当年或第二年即可结棓。棓蚜的冬寄主现已报道的有30多种。如角棓蚜的冬寄主有侧枝匐灯藓、湿地匐灯藓、钝叶匐灯藓、圆叶匐灯藓、大叶匐灯藓、全缘匐灯藓、偏叶匐灯藓、疣灯藓等;肚棓蚜的冬寄主为细枝赤齿藓;棓花蚜的冬寄主为大灰藓、东亚金灰藓、尖叶灰藓、鳞叶藓、狭叶绢藓和船叶假蔓藓等。在产区分布较广而多的冬寄主有匐灯藓类、灰藓类和细枝赤齿藓。
五倍子生产 五倍子虽有10多种,但用于生产或出口的主要是产量多的角棓和肚棓。角棓主产长江以南,产量约占产区总产量的85%。长江以北、秦岭以南是肚棓主产区,其产量约占产区总产量的80%。全国商品五倍子总量中角棓约占80%,肚棓约占15%,棓花占5%左右。
在生产中,采收期对五倍子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采摘过早(摘嫩棓),棓子未成熟,个头小,造成单产低并影响来年产量。过晚采收,多爆裂棓,颜色深、质量差。一般以当地棓子常年爆裂盛期前7~15天采收为宜。提倡适时采棓、采棓留种。鲜棓采回后,要及时处理。用沸水浸烫或淋烫,见棓子表面转色,即可晒干或烘干。也可直接晒干,但花费时间较长。
商品棓子应具有色泽纯正,个体饱满,不潮湿,无霉烂,质地脆,手感重等特征。通常角棓每千克约200个,肚棓每千克约150个。如大于此数,说明棓子成熟度不够,杂有嫩棓,质量欠佳。中国对角棓、肚棓和棓花的分级标准如下页表。
五倍子成分与用途 五倍子主要成分为五倍子单宁,约73%,此外,含少量的纤维素、木质素、淀粉、果胶、多缩戊糖等。在五倍子单宁中,单宁占70%左右,没食子酸占21%左右,三没食子酸约1%,其余为五倍酰葡萄糖。五倍子主要用于:❶工业方面。作印染用媒染剂、制革用鞣料;作生产工业单宁酸、药用单宁酸、

中国五倍子标准
(GB 5848—86)

指 标角 棓肚 棓棓 花
不分级
一级二级一级二级
个数/0.5千克≤10018080130-
夹杂物(%)≤
水分(%)≤
单宁(%)≤
0.6
14.0
64.0
1.0
14.0
60.0
0.6
14.0
67.0
1.0
14.0
63.0
3.0
14.0
30.0
没食子酸和焦性没食子酸的原料。
❷医药方面。除用作制药的原料外,直接入药,主治肺虚久咳、盗汗、消渴、久泻久痢、便血、滑精、遗尿;外用治口腔溃疡、烧烫伤、外伤出血,并可治脱肛。用量1~2钱;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
趋势 近年制药对单宁酸、没食子酸需求量大增;制金属防蚀剂和酒类澄清剂等也有一定市场;新的用途不断出现,对五倍子需求量日见增多。今后对五倍子生产技术如保护资源,改造利用野生棓林,人工培植等增产技术措施应积极加强研究和推广。

五倍子

药名。出《本草拾遗》。为倍蚜科昆虫五倍子蚜和倍蛋蚜寄生在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 或青麸杨R. potaninii Maxim. 等叶上形成的虫瘿。产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湖北、广西等地。酸、涩,寒。入肺、肾、大肠经。敛肺,涩肠,止血,解毒。
❶治肺虚久咳,久痢,久泻,咯血,衄血,便血,痔血,肾虚遗精,遗尿。煎服:1.5~4.5g。
❷研末敷脐治自汗,盗汗;煎水熏洗治脱肛,子宫脱垂;研末调敷治湿疮,鹅口疮,宫颈糜烂,疮疖肿毒,外伤出血。盐肤木虫瘿主含五倍子鞣质。还含没食子酸、脂肪、树脂及腊质等。因含鞣质,有收敛、局部止血、解毒、抗菌等作用。大量鞣酸能干扰食物的吸收,更大量可引起刺激、腐蚀而导致腹痛、吐泻或便秘。

五倍子gallnut

又称棓子。由角棓蚜(Schlechtendallachinensis Bell)等致瘿棓蚜刺伤寄主树盐肤木(Rhus chinensisMiller.)叶子吸吮树汁营生繁殖形成的疣状虫瘿。按其形状和单宁含量不同分为角棓、肚棓和棓花3种。角棓形状、大小不一,但均具若干棱角状突起,淡绿色至黄白色,单宁含量65%~70%(以干基计)。肚棓外形如蛋,末端呈圆锥状,淡黄色或黄褐色,单宁含量70%~75%。棓花状如花,单宁含量35%~40%,不能用于生产单宁酸或没食子酸。五倍子的一般组成为:单宁56.0%,没食子酸2.0%,鞣花酸及双没食子酸2.0%,叶绿素0.7%,褐色乙醇浸出物2.5%,树胶2.5%,淀粉2.0%,木纤维素20.9%,糖、蛋白质、无机盐等1.3%,水分11.5%。主用于制取单宁酸、没食子酸、焦性没食子酸等,并用于石油、化工、制药、冶制药、冶金、纺织、制革、染料、墨水、军工等工业。

五倍子

绵蚜科的一些昆虫寄生在盐肤木、红麸杨、青麸杨等漆树科植物叶上,寄主叶片组织受刺激后膨大而成的虫瘿,工业原料。可提取单宁酸、没食子酸和焦性没食子酸,可广泛用于石油、冶金、化工、轻工、染料、制革、医药、国防、摄影等。四川对五倍子利用历史较早,是中国主产区之一,大部分地区都产,主产于乐山、万县、涪陵、黔江等市、地。1994年全省约有寄主树9.6万公顷,产量约2000吨。

五倍子wǔ bèi zǐ

《本草纲目》虫部第39卷五倍子(173)。药名。
【基原】为倍蚜科昆虫角倍蚜Melaphis chinensis(Bell)或倍蛋蚜Melaphis paitan Tsai et Tang在其寄主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青麸杨R.potaninii Maxim.或红麸杨R. punjabensis Stew. var. sinica(Diels)Rehd.et Wils.等树上形成的虫瘿。
【别名】文蛤、百虫仓(《开宝本草》),木附子(《现代实用中药》)。
【性味】酸,平。
❶《开宝本草》:“味苦酸,平,无毒。”
❷《本草备要》:“咸酸涩,寒。”
【归经】入肺、胃、大肠经。
❶《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大肠经。”
❷《本草经疏》:“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❸《本草再新》:“入肝、肺、肾三经。”
【功用主治】敛肺,涩肠,止血,解毒。治肺虚久咳,久痢,久泻,脱肛,自汗,盗汗,遗精,便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肿毒,疮疖,睫毛倒卷。
❶《本草拾遗》:“治肠虚泄痢,熟汤服。”
❷《日华子本草》:“治中药毒,消酒毒。”
❸《开宝本草》:“疗齿宣疳𧏾,肺脏风毒流溢皮肝作风湿疮,瘙痒脓水,五痔下血不止,小儿面鼻疳疮。”
❹《本草图经》:“生津液。”
❺《本草衍义》:“口疮,以末掺之。”
❻《本草衍义补遗》:“善收顽痰,解诸热病。”
❼《本草蒙筌》:“煎汤洗眼目,消赤目止疼,专为收敛之剂。”
❽《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用于火伤及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五分至二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汤熏洗、研末撒或调敷。
【成分】含大量五倍子鞣酸及树脂、脂肪、淀粉。此外含游离没食子酸(Gallic acid)2%~4%,以及纤维、糖、水等。
【药理】
❶收敛作用:由于其中所含的鞣酸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皮肤、黏膜、溃疡接触鞣酸后,其组织蛋白质即被凝固,造成一层被膜而呈收敛作用,同时小血管也被压迫收缩,血液凝结而奏止血功效;腺细胞的蛋白质被凝固引起分泌抑制,产生黏膜干燥,神经末梢蛋白质的沉淀,可呈微弱的局部麻醉现象。鞣酸可与若干金属、生物碱或苷类形成不溶解化合物,因而用作解毒剂。
❷抗菌: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以及伤寒、副伤寒、痢疾、炭疽、白喉、绿脓等杆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或杀菌作用。五倍子除鞣酸外尚含有其他抗菌有效成分,主要分布在皮部,五倍子心的煎剂无抗菌作用。五倍子煎剂对接种子鸡胚的流感甲型PR8株病毒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中所含鞣酸有关。
❸杀精子:经体外杀精子试验结果,精子活动度在80%以上的精液,当与10%五倍子甘油溶液滴于载玻片上并以玻棒搅拌后,立即在显微镜下观察,无一精子活动全部呈僵状态。
❹毒性:小鼠腹腔注射100%五倍子煎剂0.25 ml,均于12小时内死亡,减少为1/10量时则未见异常。豚鼠口服煎剂20 g/kg,未见异常,皮下注射后,局部发生腐烂、坏死、动物表现不安,行动迟钝,萎靡,食欲差,呼吸急促,24小时后死亡。鞣酸进入机体后几乎全被分解为棓酸(Gallic acid)与焦棓酸,极大量则可引起灶性肝细胞坏死。

五倍子

五倍子

又名文蛤,是五倍子蚜虫寄生在漆科植物叶子上所形成的囊状赘瘤,植物学上叫虫瘿。蚜虫寄生的植物不同,五倍子也不同。广西常见的有角倍、肚脱、倍花、滴水倍、白五倍子、黄连术倍子等,形状为菱形、圆形、椭圆形、多角形、拳形等。五倍子的用途十分广泛。医药上用作收敛剂、治疗疥癣、烫伤、肿毒、痔疮和老人慢性气管炎等;工业上能提制鞣酸,用于印染、制革、照相、电镀、造纸、油漆、酿酒、高级墨水、泡沫塑料、橡胶防老等。我国五倍子产量居世界第1位,而广西又是我国五倍子重要产区之一。广西五倍子的主要产地在龙胜、资源、永福、临桂、全州、南丹、天峨、环江等县。

☚ 松脂   田七 ☛
五倍子

五倍子

地方传统名特产。产于湘西,以桑植、永顺、保靖、古丈等县较多,是中国主产区之一。已有数百年的生产历史。五倍子是蚜虫科棉蚜亚科倍蚜属蚜虫在漆树科漆树属之盐肤木、红麸杨、青麸杨叶口寄生而成的虫瘿。专家一般分为“蛋铁倍”、“角倍”、“圆角倍”、“倍花”、“红倍花”、“蛋倍”、“枣铁倍”、“小铁枣”、“黄毛小铁枣”、“铁倍花”等10种。产区群众根据产生倍子的树种及倍子成熟季节不同,分为“五月倍” (又称家倍子,产于红麸杨上,夏至后成熟) 和 “七月倍” (又称野倍子,多于盐肤木上,寒露前后成熟); 又根据形状分为 “肚倍” 和 “角倍”。价值较高的是“铁蛋倍”、“枣铁倍” 和 “角倍”。其形态为不规矩的瘿块,或菱形,或分歧作裂瓣,灰褐色,大小约1~7厘米,皮厚1~2毫米,坚脆,破碎面光泽如玻璃,外有灰白如丝的毛被和灰白色粉质,中空,有虫脱的圆孔,味涩,有特异臭气,含有单宁酸等。收敛性强,入药具有消肿、止血、镇痛等功效,并可从中提取维生素P。还可制造染料、𩋘革原料、 照相显影药品、 环氧树脂、 纸张、 油漆、蓝墨水等,也是塑料工业、半导体工业、重工业及国防工业的原料。

☚ 木瓜   玉竹 ☛

五倍子wǔbèizǐ

中药名。出《本草拾遗》。为倍蚜科昆虫五倍子蚜和倍蛋蚜寄生在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 或青麸杨R. potaninii Maxim. 等叶上形成的虫瘿。产于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湖北、广西等地。酸, 平。入肺、肾、大肠经。敛肺, 涩肠, 止血, 解毒。治肺虚久咳、久痢、久泻、咯血、衄血、便血、痔血、肾虚遗精、遗尿。煎服: 3 ~6 克。研末敷脐治自汗, 盗汗; 煎水熏洗治脱肛; 研末调敷治湿疮, 鹅口疮, 疮疖肿毒, 外伤出血。盐肤木虫瘿含大量五倍子鞣酸。

五倍子

五倍子

五倍子,又名百虫仓,始载于《本草拾遗》。为倍蚜科昆虫五倍子蚜Melaphis chinensis (Bell.) Baker、倍蛋蚜M. peitan Tsai et Tang或蛋铁倍蚜Kaburagia ovo-gallis Tsai et Tang寄生在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青麸杨R. potaninii Maxim.和红麸杨R.punjabensis Stew. var. Sinica (Diels) Rehd. etWils.叶上形成的虫瘿。五倍子蚜寄生形成的虫瘿于8~9月间采收。倍蛋蚜或蛋铁倍蚜寄生形成的虫瘿于5~6月间采收。采摘后用沸水略煮3~5分钟,杀死内部仔虫,晒干或阴干。前者称为“角倍”,产量大。后者称为“肚倍”,质量佳。
角倍,又名菱倍、花倍。呈菱形,长3~8cm,直径2~5cm,具有不规则的囊状突起或钝圆的角状分枝。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被有灰白色软滑的绒毛。质硬脆,易破碎,中空,断面角质状,有光泽,壁厚1~2mm,内壁浅棕色,平滑,内有多数黑褐色蚜虫的尸体及灰白色粉状排泄物。气特异,味涩。
肚倍,又名独角倍。呈纺锤形或长圆形囊状,长2.5~9cm,直径1.5~4cm。无突起或角状分枝,表面灰褐色或灰黄绿色,被有较少灰黄色滑软短绒毛,有多数浅纵纹,壁厚2~3mm。质硬脆,易破碎,断面角质样。气特异,味涩。
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湖北、广西、福建等省区; 湖南、河南、甘肃、广东、安徽、浙江、江西、山西等省亦产。
本品味酸、涩,性寒。归肺、肾、大肠经。功能敛肺,涩肠,止血,解毒。主治肺虚久咳、久痢久泻、脱肛、自汗、盗汗、遗精、便血、衄血、崩漏,以及外伤出血、肿毒疮疖、癣疮湿烂等证。正如《本草求真》所谓“用此内以治脏,则能敛肺止嗽,固脱住汗; 外以治肤,熏洗则能祛风除湿杀虫。药虽一味,而分治内外,用各不同”。临床用于肺虚久咳,虚火伤肺,痰中夹血,常配五味子、麦冬、黛蛤散。《本草纲目》治泻痢不止,以五倍子半生半烧,为末,糊丸服,红痢烧酒下,白痢水酒下,水泻米汤下。若久泻不止,则配河子、乌梅服。《三因方》治脱肛不收,以五倍子末和白矾煎汤洗,或以五倍子末掺之。治自汗、盗汗,配龙骨、牡蛎水煎服; 止盗汗亦可取五倍子末,温水调敷脐部。《和剂局方》玉镇丹治虚劳遗浊,以五倍子配白茯苓、龙骨同用。《全幼心鉴》治便血,以五倍子末,艾汤送服。若配白蔹、卷柏、地榆、槐实能治内外痔漏便血。《濒湖集简方》治尿血,以五倍子末,盐梅捣和为丸服。《本草纲目》治鼻出血,以五倍子末吹之,并以末同鲜绵灰等分,米饮服。《卫生易简方》治牙缝出血不止,以本品烧存性,研末敷之。《朱氏集验医方》治孕妇漏胎,单用五倍子末酒服。《世医得效方》治消渴饮水不止,用五倍子为末服,有敛津止渴之效。近还用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常配瓦楞子、白及、诃子、两面针、有收敛和止痛作用。本品作外用者亦甚多,如研末涂于子宫颈患处可治宫颈糜烂; 敷于伤口可治外伤出血。《圣济总录》五倍子散,治一切肿毒,以五倍子、大黄、黄柏为末,调敷患处。口腔溃疡,用五倍子、黄柏为末掺之。《朱氏集验医方》治咽中悬痈,舌肿塞痛,以五倍子、白僵蚕、甘草等分为末,白梅肉捣和丸,弹子大,噙咽。《痘疹便览》治走马牙疳,以五倍子、青黛、枯矾、黄柏等分,为末,以盐汤漱净,掺之。赤眼湿烂,用五倍子、铜青、川黄连、滚汤泡出药液,以软帛蘸洗。湿癣瘙痒,脓水淫渍,用五倍子炒焦,同枯矾为末,猪油调搽。《太平圣惠方》治阴囊湿疮,出水不瘥,以五倍子、腊茶和腻粉少许,研末,先以葱椒汤洗过,后以香油调搽。若配黑醋、蜈蚣,蜂蜜等制成软膏外敷,可治瘢痕疙瘩; 用五倍子末醋浸,在下水田前将浸液涂抹四肢受水浸泡处,可防治水田皮炎。煎服,3~10g; 研末服1.5~6g。外感风寒或肺有实热之咳嗽及积滞未清之泻痢忌服。
实验研究: 盐肤木虫瘿含没食子鞣质60~70%。没食子酸2~4%。以及树脂、脂肪、蜡质、淀粉等。没食子酸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与皮肤,粘膜的溃疡面接触后,其组织蛋白质即被凝固,造成一层被膜而呈收敛作用,同时小血管也被压迫收缩,而奏止血功效; 腺细胞的蛋白质被凝固引起分泌抑制,产生粘膜干燥,神经末梢蛋白质的沉淀,可呈微弱的局部麻醉现象。没食子酸可与若干金属、生物碱或甙类形成不溶解化合物,因而用作解毒剂。过去用没食子酸治疗烧伤,因有很大缺点 (可结成焦痂,遮盖感染,妨碍正常组织之生长,特别是大量吸收可伤害肝脏等),现代外科已不再应用。没食子酸对小肠有收敛作用可减轻肠道炎症,制止腹泻。如胃肠道中有细菌、毒物等刺激因素存在,不应使用没食子酸制剂。没食子酸多少可干扰食物之吸收(沉淀蛋白质),但在小肠之碱性环境中,蛋白质可重新被释出,因此食物或饮料中含少量没食子酸是无害的,但大量时如过度饮茶,可延缓食物之吸收。更大量甚至可引起刺激、腐蚀。特别在空腹时可导致疼痛、呕吐、下泻或便秘。
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以及伤寒、副伤寒、痢疾、炭疽、白喉、绿脓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抑菌或杀菌作用。五倍子除没食子酸外尚含有其他抗菌有效成分,主要分布在皮部,五倍子心的煎剂无抗菌作用。鞣质进入机体后几乎全被分解为没食子酸与焦性没食子酸,极大量则可引起灶性肝细胞坏死。

☚ 糯稻根须   百药煎 ☛

五倍子

Chinese gall;gallnu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6 21:15:39